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3年第19期
编号:13156953
“乖”字的代价(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7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3年第19期
“乖”字的代价,创新,家庭教育,“乖孩子”
     〔摘要〕“乖孩子”的家庭教养方式,本质上是通过一系列的条条框框和禁令,规制出一个个大人尺度里的“乖孩子”。孩子的天性是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的;创新意识、能力和精神在孩子身上出现遵循的不是从无到有的培养原则,而是一种外界文化、习俗等尽量不破坏的原则。“乖孩子”的家庭教养方式,使孩子丧失自我创造和生成的能力,不符合当下社会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二者之间存在手段—目的链的错位和断裂。

    〔关键词〕创新;家庭教育;“乖孩子”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19-0019-03

    澳大利亚学者Allan Luke在中国度过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并有在新加坡、澳大利亚求学、工作的经历。在北京师范大学前不久举办的“教育创新:大学与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学术研讨会上,Allan Luke就“教育创新”主题,道出了一个“漂泊的华人”以及“清醒的旁观者”的开场白: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们被父母教育要“听话”,要“乖”!我们习惯了顺从、不抵抗,习惯了依赖、不探索。在如此多的束缚和权威下,如何教育从“乖孩子”童年走来的学生成为具备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如何去破解社会文化、习俗遗留的难题?学校如何去承担这样一个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职责?

    在思索“教育创新”这个主题的时候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0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