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4年第3期
编号:13141716
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第3期
     神经质是指情感稳定性差、易焦虑等,高神经质者喜怒无常,容易激动,遇事易紧张,焦虑不安,情绪不稳定,经常主诉各种身体不适,遇到刺激时反应过于强烈,甚至出现不理智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神经质与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和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呈显著负相关,与父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否认,母亲过干涉、过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呈显著正相关。父母对子女倾注的温暖、尊重和理解越多,子女就越感到安稳,能正常地成长与发展,不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焦虑等表现。而父母对子女的拒绝否认容易使子女变得敏感、多疑,忧心忡忡,不近人情和孤僻。父母对子女过度干涉和保护,容易使子女对他们没有接触到的刺激充满好奇,而容易去冒险,出现不理智行为。

    掩饰性(L)与F5父亲拒绝否认和M3母亲拒绝、否认呈显著负相关。见表3。

    艾森克问卷中的掩饰性是另加的一项,用来测定被试掩饰或社会性幼稚水平,代表一种稳定的人格功能。父母的拒绝否认是指父母对子女的惩罚、归罪、羞辱以及在旁人面前过分批评、责骂孩子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子女掩饰性和父母拒绝与否认呈显著负相关。这很可能是因为父母长期对子女的拒绝,会降低子女的自我接纳程度,可能使子女对父母产生怨恨,并逐渐以一种逆反的心理及行为对待父母。即不再掩饰自己,把自己让父母厌恶的行为、习惯等都表现出来,久而久之,就泛化到其他行为上。
, http://www.100md.com
    三、建议

    1.父母要以正确的方式爱孩子

    随着独生子女数目的增多,父母爱孩子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有很多家长把对孩子的爱与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画上了等号。这些家长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却忽视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对孩子的物质需求百依百顺,而对其情感需要却视而不见;在孩子的知识教育方面舍得投资,在品格教育方面却不闻不问,任其发展[6]。很多孩子身上出现的自我中心,也正是这种不正确的爱所导致的结果。所以作为父母,要以一种正确的方式去爱孩子,父母的爱应该是一种理智的教育,父母应该有一双能够客观审视孩子的眼睛。还有的家长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寄托在孩子的身上,让孩子为自己而活,一旦孩子的行为和思想有一点偏离他们的设想,就对孩子表现出冷漠和失望,这种有条件的爱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让他们产生不安全感。父母理智的爱应让孩子感觉父母时刻都是他们的支持者,他们会不断地从父母那里得到温暖和力量。

    2.父母对孩子要充分的肯定与接纳
, 百拇医药
    家庭是青少年生活的主要环境,所以在其成长过程中,父母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父母对子女的态度也很大程度地影响着子女的性格。青少年在成长过程当中会与父母有很多的沟通与交流,而父母对于子女所传达出的信息给予的反馈就显得极其重要。子女需要被肯定,更需要被接纳。如果父母总是对于子女认为重要,而自己认为无关紧要的事情不置可否,不加以重视的话,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产生回避行为。

    3.父母要给孩子与自己平等对话的机会

    很多父母认为自己是家中的权威,自己说的话,孩子不许反抗,并且总以为自己是为了孩子好,很少顾及孩子的想法。其实孩子也需要有自己的选择,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应该培养孩子慢慢学会作出自己的选择。虽然孩子的选择不一定是正确的,但是在他们学习选择的实践过程中,会慢慢地具有一定的辨别力,而这种辨别力又是他们在将来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父母只有放下架子,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尊重,才能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7]。
, 百拇医药
    四、结语

    情感温暖与理解型的教养方式比惩罚、严厉,过度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型的教养方式更有利于子女健康人格的发展,父母与子女的联系制约着子女对父母的反应。父母对子女施予温暖与关爱,子女自然也愿意以父母所期望的行为和言语给予父母积极的回应,从而形成积极的亲子互动。因此,应更多地提倡情感温暖与理解型的教养方式。

    主要参考文献:

    [1]王中会,罗慧兰,张建新.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人格特点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3.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

    [3]杨青.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人格发展关系之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5.
, 百拇医药
    [4]黄悦勤.养育方式与人格障碍[J].家庭教育,1999,7.

    [5]顾瑜琦,胡佩诚.实用心理测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

    [6]李月.家庭教育是品格形成的关键[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7]梁秋丽.父母决定孩子的未来[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150025)

    编辑 / 任玉丹 终校 / 于 洪, http://www.100md.com(姜梦)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