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4年第18期
编号:13125555
区分和加强两种不同性质的督导,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发展(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6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第18期
     〔摘要〕本文在区分源于“心理督导”制度和“教育督导”制度的两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督导”活动的基础上,建议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督导,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督导以解决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四不做”的问题。同时建议将前者简称为“心育督导”,将后者简称为“心育督政”。

    〔关键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督导;心理督导;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4)18-0018-04

    近日读到唐梦瑶等人发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年第16期上的一篇文章《浅论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作者“主要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的内涵、必要性入手,指出现今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立健全各省各级领导机制、成立督导机构、完善督导制度、丰富督导形式和内容四项策略”。[1]笔者对文中提出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问题很感兴趣,但是对该文中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的内涵 、现状、问题与策略的认识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本文尝试对两种不同性质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督导”予以区分,不妥之处,敬请同行指正。
, 百拇医药
    一、区分两种不同性质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督导”

    督导(supervision),从词源学的角度来说,是指在控制情形下去观察、监督并提供指导的活动。目前有两种不同性质的督导活动都被称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督导”,一种属于行业内部针对专业人员的培养行为,其目的在于通过指导帮助活动来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水平;一种属于政府行使教育督导职能的管理行为,其目的在于通过检查评估活动来督促落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所以会出现两种不同性质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行为,究其原因,是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分别引入国外“心理督导”与“教育督导”制度的结果。

    (一)缘于“心理督导”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督导

    就第一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而言,它来源于“心理督导”。国外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活动开展的历史比较久,已经建立起比较规范和成熟的督导制度和体系。这一督导制度不是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所独有的,事实上,美国的社会工作领域比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在人才培养方面更早运用督导,也比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更早建立督导制度[2]。有研究表明,社会工作督导的渊源可追溯到1878年在Buffalo开始的慈善组织会社运动(COS),而心理督导一般认为发端于1902年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自家开始的每周三的集体讨论[3]。按照伯纳德和古德伊尔的观点,心理督导是高资历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人士为该领域的下级或者初级工作者所提供的一种具有评价性的、长期性的,旨在促进心理咨询与治疗人员专业能力的提高并确保来访者健康利益的干预活动[4]。他们在比较心理督导与教学、心理咨询和治疗及辅导等其他干预手段异同点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心理督导的特征,即心理督导与教学活动一样具有传播新知识和技能的目标,但不遵循特定的教材和课程;心理督导与心理咨询和治疗一样都有评价和把关的功能,并涉及接受者的问题行为、观念和情感,但目标只局限于提高被督导者对来访者的疗效;心理督导与辅导一样旨在促使接受者的工作更为有效,但督导的关系是等级性的、评价性的和持续性的。
, 百拇医药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督导”的概念是安徽师范大学的姚本先教授借鉴国外“心理督导”的概念最早提出来的。姚本先教授在2008年出版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整合》一书中,将心理督导定义为“被督导者在有经验的督导者的指导帮助下,实践咨询技巧,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过程”[5]。姚本先教授在其著作中借鉴国外心理督导的做法,首次探讨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督导的意义以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督导的类型和内容。他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督导的意义在于确保来访者的利益优先、维护被督导者的心理健康、促进被督导者的专业发展三个方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督导的内容包括自我督导、朋辈督导和专家督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督导在类型上有个别督导、团体督导和职前督导、职后督导之分[6]。

    虽然姚本先教授的这些论述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引入督导制度提供了比较清晰的思路和框架,但是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来看,咨询并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惟一途径,因此,仅仅强调“实践咨询技巧”有些偏颇。按照姚本先教授的观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应该分为专门途径、渗透途径和支持途径。其中专门途径主要指开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开展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渗透途径指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学科教学、学生管理、课外活动和校园环境中渗透;支持途径指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和社区心理健康教育。以此推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督导”可以被定义为“被督导者在有经验的督导者的指导帮助下,实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技能与伦理规范,改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过程”。其中,专业技能的核心至少应该包括咨询与辅导的技能、设计与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技能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督导者与被督导者应该分别是高资历的学校心理教师与资历相对较低的学校心理教师或者新手教师,督导者可以称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督导教师”或者“心育督导师”。此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督导”可以简称为“心育督导”。
, 百拇医药
    (二)缘于“教育督导”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督导

    就第二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而言,它来源于“教育督导”。虽然我国古代就有视学的传统,但是近现代意义上的教育督导制度起源于欧美。18世纪之后,随着工业革命进程的加快,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开始增强,教育督导制度应运而生。1800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正式授权地方教育委员会检定和聘请教师,并负责视察指导学区所属学校的工作。1806年,拿破仑颁布帝国大学组织敕令,由帝国大学垄断全国教育。在帝国大学中设总督学,在学区设学区督学,以协助帝国大学总监及学区总长检查各项命令的执行情况。1839年,英国政府根据当时的教育法案设立了皇家督学团,开始对学校教育进行督导。1871年,日本明治政府设立文部省。1872年,日本制定了《学制令》,把全国划分为八个大学区,在各大学区设督学局,配备若干名专职督学;在中央文部省设立督学本局,统辖督学事务。1905年,清政府成立了“上师三代建学之深意,近仿日本文部之成规”的学部,并且建立了近代教育视导制度。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颁布《视学规程》,建立了中央、省、县三级教育督导制度。新中国建立初期,教育部设立视导司,专门负责教育督导工作。“文革”中,教育秩序被破坏,教育督导工作处于停滞状态[7]。改革开放以后,国家重视教育督导工作,于1991年颁布了《教育督导暂行规定》。2012年10月1日,我国第一部专门的教育督导法规《教育督导条例》正式实施,同年10月11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成立,这标志着我国教育督导工作迈出了里程碑式的新步伐。, 百拇医药(雒焕国)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