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6年第3期
编号:12772686
读懂孩子,用生命影响生命(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第3期
     二、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合理的期望

    父母总是对孩子有太多的期望。每当孩子达到父母的要求时,父母就想孩子还可以再提升点,再达到一个高度。于是做父母的总是不满足,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期望值。最后,孩子会因为难以承受而崩溃。

    到底什么样的期望值是合理的?我们怎样练就一颗平常心呢?我一直在苦苦思索。后来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把对孩子的这股劲用在自己身上,自己最大限度地发展。你希望孩子发展成什么样,做什么样的人,自己要先成为那样的人。我们希望孩子阳光、自信、充满快乐、有上进心、积极进取。那么我们首先成为一个这样的人吧!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能成为一个这样的人,我们更无法要求孩子成为这样的人!

    现在大家都知道孩子出现问题可能是心理上的,应该找心理老师,心理老师则拼命学习各种咨询技术,使自己更有治愈的能力。这实际上是一个恶性循环——制造了一大堆问题学生,然后再等着心理老师去治愈他们。为什么不能少产生些这样的问题孩子呢?我觉得这跟两个因素有关,一是考试制度,二是教育观念。如果以选拔为导向的考试制度不改革,我们就会培养大批高分低能的人,我们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别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别太看重学习的结果,而要让孩子多体验学习的过程,在过程中找到乐趣。
, http://www.100md.com
    中国的家长们常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依照这种哲学,每个孩子最好一直像一只聪明的兔子一样,永远都在拼命奔跑,永远不要偷懒,永远不要失败。假如奔跑的过程中,既不能注意到蓝天,又不能注意到脚下的绿草地,也闻不到花香,更没有玩耍的时刻……那么,这样的奔跑有什么意义呢?

    我看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

    中外两个妈妈,分别带着一个很小的孩子在沙坑里玩沙土。孩子们用小手捧着沙子,运到离沙坑两米的空饮料瓶里。小孩手小,沙子一路洒,装到瓶子里的沙子自然很少。一个小时过去了,瓶子里的沙子还没有多少,孩子的头上冒汗了。

    这时中国妈妈不耐烦了:“来!妈妈帮你!”只见她把大脚丫伸进沙坑,拿起空瓶放在沙坑边上,大喊一声:“这还不容易!”用双手捧起一捧沙,倒进空瓶。顿时,空瓶里装满沙了。中国小孩子看了看,无精打采地说:“不好玩,我不玩了,我要回家!”说着,他爬出了沙坑。
, 百拇医药
    再看那位外国妈妈,一直目不转睛、一声不吭地看孩子玩沙。每次孩子往瓶里装沙子,她都会屏住呼吸,生怕沙子流失。就这样,两个小时过去了,瓶子里终于装满沙子,孩子高兴得手舞足蹈。妈妈带着孩子,孩子抱着沙瓶,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中国妈妈不明白,沙子装满瓶不是目的吗?目的达到了,孩子怎么不高兴呢?

    其实,孩子真正的乐趣,不在于瓶子是否装满,而在于装沙子的过程,是能用手摸沙子的感觉。孩子在专注于自己喜欢的游戏时,会体验到快乐,一种忘我的快乐。这种体验越多,孩子长大以后越能感受到工作本身所带来的幸福感,也越能淡泊外物。

    我们大人就是太重视目的和结果了,于是不断地给孩子树立种种目标,让孩子努力达到,却没有让孩子体会这过程中的乐趣。

    有的孩子特别看重考试成绩,因为他们的家长特别看重,结果因为没考上重点高中自杀了、跳楼了。有的孩子觉得我是名校毕业,但适应能力和推销自我的能力太差,因为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自杀了。还有的高材生,到单位后,发现有的人毕业学校没有他好,但提拔得比自己快,也非常郁闷。这都是太看重结果造成的。
, http://www.100md.com
    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说她是因为喜欢科学研究才坚持下去的,她没想过会获得诺贝尔奖,她也不是为了获奖而做这项研究的,她就是喜欢科学研究,她觉得这是一件对人类有意义的事,然后她就坚持做了,也成功了!

    我们要教给孩子什么呢?那就是——喜欢,你要坚持,不要轻易放弃!爸爸妈妈会陪伴你、支持你!这就足够了!孩子小时候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我们要让孩子从自己的内心出发,看看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自己努力去实现目标。

    我们要树立一种心态——陪孩子长大,而不是把家长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让孩子能找到自我价值感,能体验到学习和工作的乐趣,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把孩子训练成考试的机器,那么走向社会后这个孩子也是一个工作的机器,他无法体会到生活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

    我们为什么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到孩子身上?我们要做的、能做的,只是做好我们自己。我们只能相信榜样的力量和言传身教的作用,我们能做的只是做最好的自己。做老师也一样,我们以自己的生命去影响别人的生命。只能影响,不能强加。我们要重视生命的质量,这个质量体现在每一天、每一刻,体现在对生活的热爱、对兴趣的培养、对他人的关怀和体贴、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我们应多培养孩子的人文精神,而不是只要学习好,就一好百好。
, 百拇医药
    三、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

    美国婚姻与家庭治疗师、得克萨斯卫斯理大学教育系琳达教授说,“我发现,孩子们情绪好的时候,在学习上表现得非常棒。在美国,我们也发现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是能够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我在做婚姻家庭治疗的时候,我问孩子们最需要父母做什么?他们告诉我说:“我们最需要父母以我们为骄傲。”当我问孩子们:“在学校里最需要什么呢?”他们说:“希望教师能喜欢我们或者是欣赏我们。”

    她说:“在美国课堂上,我也注意到当教师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关注到学生一些微小的进步、成就和成功时,这些表扬和鼓励是可以促进学生们情绪情感发展的。去年我做了一个研究,教师在学校每天要对学生做一些情绪上的功课。比如,教师每天早晨和学生进行一段对话,问学生诸如有没有休息好、家里有没有发生什么事情让他感到很困扰等,这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和识别那些困扰学生的事情,这些事情有可能会妨碍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和表现,教师了解了这些事情,可以有针对性地去帮助他们。这样一个常规的晨间活动就可以减少学生违规、违反纪律的不良行为,这也说明了教师跟学生建立起一定的联系的重要性。”
, http://www.100md.com
    我觉得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如果我们的教师每天早晨或是别的时间也找学生聊一聊,问问学生昨晚睡得如何?最近有没有什么事让你感到困扰?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这种做法能起到很好的心理疏导作用。有时你不一定帮学生解决什么问题,但你能倾听他、了解他,这就够了。你只要倾听、共感、理解就行了。这样学生才会更加敞开心扉地跟你谈心。教师了解了学生,教师被学生接纳,那么教师要求学生做事的时候学生才会听。

    琳达教授说:“我们在关注学生情绪情感的时候,还要多关注教师的情绪情感。如果我们的教师感觉自己做得很好、很棒的时候,也能把这些良好的情绪传递给学生。我们要给教师们积极的信息、更多的鼓励。”要赞美教师,鼓励她们继续发扬好的方面。比如,给教师写一个条子:我注意到你们班学生在××方面做得很好,我很好奇你是怎么做到的……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全民性的工作,要引起所有社会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我们首先要保证自己的身心健康,学会读懂自己的孩子,然后再去做好工作,传播正能量。在教学工作中,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有积极的情绪,这要求我们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交流思想,做他们的贴心人。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我的价值感。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让自己做好榜样,从而达到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最高境界!

    (本文为首届“木铎心声”心理健康教育高峰论坛征稿。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牡丹江,157011)

    编辑/王晶晶 终校/于 洪, http://www.100md.com(白琳)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