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
编号:12939877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与目标(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1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第22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目标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年第20期,我们分享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发展观。接下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往哪里走?预期结果是什么?这就涉及到方向和目标。通常,我们说“条条大路通罗马”,究竟走哪条路更便捷?这就需要明确方向;能否最终到达“罗马”,这就是目标。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始终缺少坚定正确的大方向,因而对终极目标缺乏远见,往往混淆目标与方向,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缺少高度,始终在低层次徘徊。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首先要明确其大方向与总目标。下面,我们先审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大方向与终目标,然后分别探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大方向和终目标。

    一、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大方向不明,终目标不清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几乎看不到有人关注其方向问题。由于大方向不明,终极目标也就很难确定。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自然只能局限于眼前,发展缓慢。那么,方向到底有多么重要?请看下面的寓言。
, http://www.100md.com
    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它们是好朋友,马在外面拉车,驴子在屋里推磨。后来这匹马被玄奘大师选中,出发前往西天取经。17年后,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它成了马中的俊杰。有一天,它重回磨坊去看望驴子朋友。老马谈起这次旅途的经历,使驴子听了大为惊异。驴子惊叹道:“你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呀!那么遥远的道路,我连想都不敢想。”老马说:“其实,我们走的路程大体相等。当我向西域前进的时候,你也一步没停止。不同的是,我背着玄奘大师去干了一件有价值的大事。而你却被蒙住了眼睛,就围着磨盘打转,所以永远也走不出这个狭隘的天地,产生不了大的价值。”

    由上可见,方向决定前途、决定路径、决定目标。而目标又细分为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每个目标像里程碑一样引领人们不断接近、最终到达总目标。目标又可细分为终极目标、阶段目标或层级目标,不论哪种目标,都具有引领性。

    有一个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向着10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进发。 第一组的人既不知道村庄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行了。刚走出两三公里,就开始有人叫苦;走到一半的时候,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头,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走了;越往后,他们的情绪就越低落。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程有多远,但路边没有里程碑,只能凭经验来估计行程的时间和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想知道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拥着继续往前走。当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的时候,大家情绪开始低落,觉得疲惫不堪,而路程似乎还有很长。当有人说:“快到了!”“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来,加快了行进的步伐。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旁每一公里都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阵的快乐。行进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涨,所以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心理学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当人们的行动有了明确目标的时候,并能把行动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照,进而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人们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到达最终目标。
, 百拇医药
    这个实验结果得到了日本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山田本一的佐证。1984年和1987年的国际马拉松比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有何秘密?山田本一的秘诀是:“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标志是银行;第二标志是一个古怪的大树;第三标志是一座高楼……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结束。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四十多公里的赛程,被我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跑起来就轻松多了。开始我把我的目标定在终点线的旗帜上,结果当我跑到十几公里的时候就疲惫不堪了,因为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吓到了。”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忽视大方向和最终的目标,因而一直在“病理”“问题”的低层面徘徊。这主要还应归因于美国实用主义的影响。

    早在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就在学校、社区建立了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或心理治疗门诊。在80年代以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身上。因此,传统的心理学文献中充斥着研究心理问题、心理障碍与变态心理等消极心理现象的文章、报告与论文。这种消极心理学研究模式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人类心理的消极层面,而忽视了人的积极品质、自我实现,以及社会的和谐,导致心理学的畸形和片面发展,进而使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偏重于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马斯洛曾经指出:“如果一个人只潜心研究精神错乱者、神经病患者、心理变态者、罪犯、越轨者和精神脆弱者,那么他对人类的信心势必越来越小,因此对畸形的、发育不全的、不成熟和不健康的人进行研究,就只能产生畸形的心理学和哲学。”直到80年代以后,美国从事心理辅导的心理学工作者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全体学生身上,特别是注意学生心理的健康教育。遗憾的是,美国心理健康教育从实用主义出发,一直指向消极一面,目标也聚焦到化解消极一面,有时方向和目标混为一谈,近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不清。中国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跟着美国的步伐,难免大方向不明,终目标不清。

    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大方向:追求幸福

    幸福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最终追求。幸福社会基础在民生,关键靠教育。亚里士多德曾说“幸福是终极的和自足的,它是行为的目的”。费尔巴哈说得更明确“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恩格斯在《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中断言“在每一个人的意识或感觉中都存在着这样的原理,它们是颠扑不破的原则,是整个历史发展的结果,是无须加以证明的”,那就是“每个人都追求幸福”。美国斯坦福大学诺丁斯教授在《幸福与教育》中明确指出“好教育就应该极大地促进个人或集体的幸福”,积极心理学明确提出自己是关于幸福的学问。, http://www.100md.com(孟万金 官群)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