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青春期保健 > 青少年成长
编号:13044141
青少年领导力内涵探究(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第19期
青少年领导力内涵探究

     同样地,王斌,李改和李敏[3]认为成人领导力集中于探讨权力、权威,而青少年领导力则侧重于强调能力(技能、知识和天赋)。青少年领导力发展是指对青少年所实施的帮助其增强领导力意识、发展领导力素质及掌握领导力技巧的各种经历或活动。他们所界定的“能力”更多指的是技能,而忽略了人格特质部分。尽管人格特质中包含天赋,但是人格特质中后天培养的部分更为重要,而该定义中对此没有提及。Mortensen,Lichty和Foster-Fishman等人[12]认为,开发更多青年领导人关键的第一步是了解青年领导力的定义。他的研究试图从年轻人的角度理解领导力,使用定性方法呈现年轻人的故事。研究认为,领导力是人在任何环境下创建变化,集体行动,建模和指导的能力,以及坚强的性格。并且研究表明,青少年与成年人分享一些看法也有独特的视角。他们通过青年镜头描述青年谈领导力的过程,以推进人们对领导力的理解。

    (二)青少年领导力的实质

    综上可知,在青少年领导力内涵层面,学者们并沒有一致的定义,而是根据对领导力不同的研究方向对其内涵有不同的理解。归纳起来,主要观点有三种,其一是认为青少年领导力是人格特质,如吴小云[7]所建构的领导性格、领导态度、领导能力和领导形象四个维度;另一则是技能,如Townscend和Carter[8] 所认为的团队合作、理解自我、沟通、决策和领导等。其三则是,青少年领导力是人格特质和技能的结合体,如潘学亮[11]总结出领导力的个体特质、价值追求和能力要素三个层面所需培养的基础素养。
, 百拇医药
    前人观点可以分为三大部分,那么我们需要对这三大部分作出进一步的论证。人格特质与技能有着本质的区别,两者最根本的不同在于:技能是由后天训练习得的,而人格特质既包括了先天成分,也包括了后天生活中培养和发展得来的成分。技能所包含的符号技能、肢体技能、操作工具技能,均指向领导者会不会操作带领团队的过程。而人格特征所包含的价值观、目标、意志等却是指明了领导者是否愿意实现团队共同目标,指向了一种精神力量。在带领团队过程中,明显地,实现团队共同目标的意志是操作领导团队过程的基础和核心力量。领导过程中,领导者若没有对团队共同目标的引领,那他必然不是一名领导者。但若领导者基于对团队共同目标的引领,对团队成员发布操作命令,即使操作过程不是领导者亲力为之,他依然带领着团队向目标前行。换言之,人格特质是领导力的充分必要条件,而技能则是领导力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基于以上讨论可知,领导力是人格特质的表现,指的是:青少年在理解队员需求基础上,制定团队目标,以团队未来的目标影响成员,以适当引领方法和途径实现团队共同目标的能力。以大五人格特质理论分析可知,对团队成员的需求的把握需要领导者的共情,体现领导者人格的开放性、宜人性、外倾性和尽责性。制定团队目标则讲究领导者的内外倾,既需要对自我内在的把握,也需要及时听取他人的意见。引领团队的方法和途径的实现则讲求领导者的开放性和低神经质。开放性有利于领导者脱离保守思维的禁锢,低神经质则有利于领导者探索正确的引领途径。
, 百拇医药
    三、领导力的影响因素

    由于对领导力内涵的理解不同,学者们对影响领导力的相关因素的研究也不一致。如梁竹青[10]将领导力定义为人格特质和技能的结合体。在《培养青少年领导力的行动研究》一书中,她将领导力的影响因素归为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活动因素,其认为外在的环境对领导力的影响更多,通过改变家庭、学校和活动因素,可以有利于技能的习得和人格特质的后天发展。而认为领导力主要可以从团队合作、理解自我、沟通、决策和领导等技能进行测量的国内外学者,如王斌,李改和李敏[3]则基于青年领导力发展文学的背景、定义、结构、评估、发展模式和手段,选择50名中学生作为主题组和实验组,发现了拓展训练对学生领导力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Turkay和Titthali[13]则在他们的研究中实施了领导力发展的非正式学习计划。他们发现使用TSL作为一个地点探索对领导力的支持。具体来说,他们发现,青少年在这个非正式学习过程中意识到世界社会问题,并获得了领导技能,如团队精神,决心和责任。他们学会了如何吸取自己的错误经验,以促进他们的项目。最终,研究者得出了虚拟世界的确可以用来帮助年轻人发掘自己的领导潜能与获得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支持的结论。
, 百拇医药
    纵观国内外,众多学者都对领导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学者们肯定了青少年领导力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是研究结果并不一致,说明在这其中或许还有更深层次的因素没有被发掘。目前,关于这些因素对青少年领导力的影响机制,仍需学者们作进一步的探讨。

    四、领导力可否被培养

    青少年领导力在近四十年来才受到关注,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概念和内涵的界定及形成规律上[14]。对于各影响因素的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而学者对青少年领导力的解释也不一致,每个学者都有自己的定义,部分学者认为青少年领导力是天生的特质,无法通过后天改变。然而,学者对领导力影响因素也有所研究,那么是否可以实现对领导力的培养呢?在库泽斯与波斯纳所著的《领导力》一书中认为,领导者不是天生的,领导力不再仅限于个别、少数领袖型人物所具有的能力,每个人身上都具有潜在的和现实的领导力,都能够得以发现和培养。《Creating Leaders in the Classroom》的作者也对领导力可否培养的问题给出了肯定的回答,认为不论年龄、性别、资质等方面的差异,每个人都具有领导力的潜能,并且通过适当的方式可以使其得到有效发展。同时,个体早期阶段(中小学阶段)领导力的发展对于其成人后的领导力表现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对领导力持有不同定义的学者们对此持有不同的观点:潘学亮[11]将领导力界定为人格特质和技能的结合体,他从领导力的价值追求和能力要素出发,认为领导力应当是每个个体都具备的基础素养,是个体在现代社会当中取得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的必备要素,是可以被培养的。刘建国[14]提出,领导力没有像数学、物理这样系统的知识体系,这样一种独立于学科知识体系以外的能力如何培养?他的研究团队设想了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并率先把《领导力开发》作为一门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性课程引进课堂。通过“项目学习”的方式开发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引领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获得多元发展。, http://www.100md.com(黄国琼)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青春期保健 > 青少年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