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8年第35期
编号:13263695
由校园欺凌个案看欺凌现象背后的心理成因(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2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第35期
     〔摘要〕在一起校园欺凌事件中,初二学生小浩在欺凌他人时被反欺凌。通过个案分析,揭示欺凌现象背后的心理成因。家庭教育造成的个性缺陷和认知偏差,以及由此形成的偏执的个体信念和畸形的人际交往方式都是造成青少年参与欺凌事件的心理因素。

    〔关键词〕校园欺凌;心理成因;个性缺陷;认知偏差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35-0072-03

    某校初二学生小浩(化名)平常爱欺负同学,小到推搡,大到伤害,同学们都不喜欢他,甚至有些害怕他,老师多次联系其家长批评教育,收效甚微。直到有一天,小浩在欺凌他人的过程中反被欺凌,在没有一人愿意帮助他的情况下,小浩陷入恐慌。一反平常的趾高气扬,变得闷闷不乐,消极闪躲。至此,经由班主任联系,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得以走进其内心世界。

    小浩从小体质偏弱,经常生病。父母离异,母亲再嫁,又育一子,平时较少联系。父亲独自带他,为生计奔波,对孩子的管教简单粗暴,没耐心。因为担心男孩子在外惹事,工作忙时就将未上学的小浩锁在家中。刚上小学时,小浩融入集体较慢,比较孤立,经常受到同学们的欺负。到了小学高年级,随着个头的增高,身材变得魁梧,他开始先发制人。从欺负比自己弱小的同学的过程中找寻存在感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6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