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9年第3期
编号:13327210
知识分类与教学设计:基于KLI理论的解释(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第3期
     (二)知识成分的言语性与教学设计

    有些学习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在近迁移上的学习效果,却对远迁移的学习效果不明显,如采用样例学习的学生难以学会解决与样例结构性特征不同的问题[8]。可能是因为其只能促进学生学习非言语知识,无法帮助学生言语化地归纳和概括规则或原理。许多“自我解释”研究表明,提示学生进行言语解释(无论是自己解释还是教学提供解释)通常可以帮助产生有效学习[9]。但是当学生学习非言语知识时,如“自我解释”这样的言语化活动可能会干扰学习[10]。虽然许多教师重视规则或原理的言语表达,为了之后可以进行推理论证,为未来学习做准备,但可能对当前学习的效果不明显。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该考虑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是否有必要言语化。

    (三)知识成分的原理性与教学设计

    類似于考虑知识成分的言语性,教师应该考虑知识成分的基本原理来设计教学。KLI理论推测,有基本原理的知识所需要的教学设计应该促进学生建构问题解决的规则等,例如课堂讨论和解释性教学[11]。因此,解释性教学等促进学生规则建构的教学对于有基本原理的知识来说是有利的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15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