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9年第34期
编号:13435615
与“洁癖”说再见(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2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第34期
     1.学生家长:改变家庭教育风格,营造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沟通中发现,因为两个女儿都存在强迫现象,家长焦虑抑郁程度也较高,因此建议家长适当调节情绪。

    2.班主任:定期了解小玲的情况,在合适的时候在班级内普及相关心理知识,增加班级同学对心理问题的认识;适当调整宿舍安排,将小玲尽量调整到人较少、关系较融洽的宿舍,减少小玲因为强迫行为给宿舍其他同学带来的睡眠影响,也能缓解她的焦虑情绪。

    3.心理教师:制定辅导方案,对小玲进行定期辅导。

    (二)医学辅助

    建议家长带小玲到相关医疗机构进行诊断,遵循医嘱进行医学药物治疗,因大部分治疗强迫症药物属于精神类药物,提醒家长与学生注意药物副作用,及时复诊。

    (三)心理辅导

    心理教师对小玲的心理辅导主要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辅导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心理教育、暴露训练与反应阻止、保持与总结。

    心理教育阶段主要是让小玲对强迫症、认知行为疗法有一定的了解,并认识到自己的强迫行为是无意义的,认识到“就算我不做这些强迫行为,也没有严重的事情发生”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24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