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2008年第3期
编号:12062407
幸福感研究对学校心理咨询的启示(1)
http://www.100md.com 2008年3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2008年第3期
     摘要:幸福感研究启示我们,在学校心理咨询的模式上,要以发展模式为主,整合多种模式;对学生心理状况的评估要多借助于积极性量表,大力开发本土量表;咨询中的价值干预要合理而有度;在咨询形式上要将团体心理咨询与训练和个别心理咨询有机结合。

    关键词:幸福感;学校心理咨询;启示

    传统心理学以人的心理问题为研究中心,过多地关注人的消极心理,学生容易对心理咨询产生神秘感和怀疑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心理咨询的深入开展。现在,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将研究内容从焦虑、抑郁等消极方面转向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逐渐形成了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这其中,首当其冲的,也是被研究最多的是幸福感领域。幸福感研究者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对幸福感的构成、影响因素、形成机制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从幸福感研究来看学校心理咨询,我们会发现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在咨询模式上,要以发展模式为主,整合多种模式

    所谓发展模式,是指学校心理咨询应遵循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针对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任务、矛盾和个别差异,促使其心理矛盾得到妥善解决,心理潜能获得有效发挥,个性品质实现和谐发展,发展任务得以顺利完成[1]。发展模式首先强调的是针对正常的个体,从幸福感研究的视角来看,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和表达具有天生性,而幸福感受同时也是一种能力,人们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或困扰,因而需要寻求帮助和指导。易言之,心理咨询更注重帮助学生获取幸福,更关注学生心理的内在力量和积极面,其对象包括全体学生。这虽然看起来仅是表述上的不同,却有利于改变人们对心理咨询的传统看法,明确学校心理咨询的定位。如果心理咨询只希望通过心理疾病相关知识的传播来达到预防或治疗的目的,不但会使学生产生心理阻抗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95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