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2009年第3期
编号:12056622
现代心理学理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3)
http://www.100md.com 2009年3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2009年第3期
     3.认知心理学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认知心理学强调人的认知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因此改变人的信念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关键,这无疑为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通过培养学生关于对社会、生活、健康等的合理观点,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目的。而认知干预技术不仅在临床心理治疗中被广泛使用,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也被广泛运用,在学校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甚至教学中都可以发现认知干预的踪影,认知干预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积极心理学

    1.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自从心理学产生以来,治愈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成了心理学一个重点关注的领域,在现代各种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这一领域主要从负向、病理的角度来了解心理问题和寻找相应的治疗或缓解的方法。1998 年美国心理学会轮值主席塞里格曼( Seligman )明确提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概念,他认为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情感、积极的特质、健全的体系的科学。积极心理学具备以下一些特征:第一是研究对象从少部分病态人转向普通人;第二是研究内容从消极品质和消极力量转向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第三是从心理问题的修补和预防转向人类的积极品质的培养和潜能开发。虽然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出现的时间很短,但它带有浓厚的人本主义的烙印,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题都是对人本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相对人本主义提出的自我实现和高峰体验,积极心理学提出了更为具体的主观幸福感和积极体验。因此这一概念的提出,立即为社会各界所接受,并受到较多的关注。
, 百拇医药
    2.积极心理学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虽然积极心理学出现的时间较短,目前在概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还没有统一的定论,而且人们对它的可操作性还存在许多质疑,但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理念上的影响不容忽视。

    虽然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但在传统的心理学理论的影响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处于比较消极被动的地位,即使是预防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针对可能发生的心理或行为问题展开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总体上关注的仍是预防和解决问题。而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的优点和价值,关注正常人的心理机能,重视人性中的积极方面,这种积极发展的理念对整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开始更多地注重全体学生的积极发展,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特质,确保整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健康运作等,虽然目前积极心理学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还没有得到具体的运用,但是人们的理念开始转变,关于积极心理学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的研究也在不断增加,这些转变将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百拇医药
    六、小结

    流派纷呈的心理学理论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在实践领域,各种流派的技术被广泛地使用。而在各理论流派的影响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也正逐步从被动消极的医学式的干预向积极主动的预防式干预转变,从一对一的干预向生态化干预转变,从解决问题向促进发展转变,随着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不断随之完善和发展,最终将实现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 库尔特·勒温.拓扑心理学原理[M].竺培梁译.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 杨鑫辉.心理学通史第五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 http://www.100md.com
    [4] 张倩,郑涌. 美国积极心理学介评[J].心理学探新.2003, (3):6~10.

    [5] Conoley,Close.Jane. Consultation in School: Theory, Research, Procedures[M]. New York: A Subsidiary of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Publishers, 1981.

    [6] Fagan, K. Thomas et al School psychology: past present and future[M].New York: Longman Publishing Group, 1994.

    [7] Thackeray, G.Milton, et al.Introduction To mental Health Field and practice[M]. New Jersy: Prentice-Hall, Inc., 1979.

    [8] Seligman M E , Csikszentmihalyi M. Positive Psychology : an introduction[J] . American Psychology , 2000, 55 (1):5~14.

    [9] 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作者单位:上海体育职业学院,上海市干部教育中心。电邮:xiaominchan@yahoo.com.cn)

    编辑/何 妍 终校/李益倩, 百拇医药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