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2011年第3期
编号:12080445
内隐自尊研究及其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3期
     为什么外显和内隐自尊和个体的抑郁状态会表现出上述这些特点呢?从某种程度上讲, 外显自尊是基于自我认知基础之上的一种情感性评价,低外显自尊的个体通常对自我持负性评价,而抑郁也涉及到对自我的负性认知,因此抑郁个体会表现出低外显自尊。但是个体生而具有积极肯定自我的倾向,并内化为自我图式的一部分而自动地发挥作用,内隐自尊就是基于自我图式的一种自我表征。因此,虽然个体暂时的抑郁状态可能导致个体的负性自我评价,但是并不足以影响个体无意识中对自我的积极评价,因此其内隐自尊与正常个体无区别。

    但是为什么正常个体和处于抑郁状态的个体的内隐、外显自尊水平有着不同的组合呢?如前所述,个体生来就具有积极肯定自我的需要。从某种程度而言,外显自尊就是为了满足这种内在的自尊需要,是保护内隐自尊的。当个体的外显自尊高于内隐自尊时,即很好地满足了内隐自尊的需要时,个体就能健康发展;反之,当个体的外显自尊低于内隐自尊,个体的内在自尊需要得不到外在的满足和保护时,就容易产生内心冲突,差异程度越大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98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