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2011年第3期
编号:12080801
心理复原力对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3期
     〔摘要〕心理复原力是一种处于逆境中能克服危险因素,避免发展功能、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等方面受损的稳定的人格特质或能力。心理复原力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研究目标上有契合点,两者都提倡注重个体自身的优势和潜能的开发。心理复原力对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可归纳为五点:培养积极的品质;正确认识学生的能动性;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适当地开展冒险教育;建立广泛的社会支持网络。

    〔关键词〕心理复原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1)03-0018-03

    当今社会变革日新月异,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与挑战。但是,面对同样不利的情境,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克服困境,显示出良好的适应能力,而有些人却不能适应,出现各种心理障碍?心理学家根据这个现象提出了心理复原力的概念并开展了相关的研究。

    一、心理复原力的定义

    心理复原力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很多研究者都提出了自己的定义。国外学者蒂莫西(Timothy)认为心理复原力是面对巨大的压力时个体适应、成长的一种能力。台湾学者朱森楠将心理复原力定义为“个体面对内外压力困境时,激发内在潜在认知、能力或心理特质,运用内外资源积极修补、调适的过程,以获取朝向正向目标的能力、历程或结果”。美国心理学会把心理复原力定义为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它意味着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在2004年的《人格和社会心理学杂志》上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3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