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2012年第10期
编号:12314695
生命之流——幸福流的理论及其应用(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2年第10期
     (二)幸福流是和谐的心理状态

    幸福流是意识内容与自我结构相协调的状态,它惟一的目的就是想要体验行为本身而不是想获得行为所带来的任何外在奖励或其他好处。在个体执行目标的活动中,自我会集中注意、知觉和记忆,将行动目标按价值大小排出内在的秩序,当与个体目标内在秩序相冲突的信息侵入意识后,自我会根据目标的重要性与信息的威胁性分配一定的注意力去消除矛盾,所以用于处理目标的能量就相对减少了,这种状态被称为精神能趋疲(psychic entropy)。这会促使自我意识解体,从而导致个体工作效率下降并伴随焦虑、心慌、厌恶、恐惧等消极体验,当这种状态长期存在,会对自我意识构成严重的损害,如注意力容易分散。

    精神能趋疲的反面就是幸福流体验。当个体知觉到的信息与目标任务相匹配,精神能量会源源不断地产生,个体就不会担心和怀疑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胜任。因为积极的反馈会强化自我意识,使个体能够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去自觉地平衡内心与外在环境。这时自我意识会全神贯注、井然有序,感知觉和思维都会集中于同一目标,这有助于自我的整合。同时,幸福流体验似的能量充盈感会提升个体的自我效能,加强个体对自我的独特化理解。

    (三) 幸福流是内部动机的源泉

    以往的动机理论都强调动机的功能性,更注重结果而不是过程,没有解释动机在活动进程中是如何维持的。动机理论应该关注个体在活动中的感受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2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