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06年第2期
编号:11265663
自尊的恐惧管理理论研究述评(3)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2日 《心理科学进展》 2006年第2期
     这些结论与前面所提到的“死亡突显性―自尊”假设研究中发现的“若所属群体的积极方面被启动,个体对内群体的认同增加,若所属群体的消极方面被启动,个体对内群体的认同降低”的结论是一致的,根据TMT的精神分析取向,这种“积极―认同增加,消极―认同降低”模式的心理根源可以追溯到依恋理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社会认同逐渐取代了父母积极评价,成为个体安全感的重要来源,个体所属群体就是其“安全基地”(secure base),当内群体被否定时,“安全基地”受到了威胁,无法再给个体提供安全感,个体对该群体的认同感也就随之下降了。

    3.3 防御的双重加工模型(Dual-Process Model of Defense)

    TMT的理论基础是精神分析取向的,它认为自尊是一种防御结构[4],其功能是为了保护人们免受来自于内心深处的(深深植根于心底的)死亡恐惧威胁。尽管验证焦虑缓解器假设和死亡突显性假设的各项研究为TMT提供了大量实证证据,但是,无论是最初的TMT模型还是后来的有关研究,都没有对“与死亡有关的想法会给人类的思想和行为带来广泛的影响”这一问题的认知过程做出解释。于是,Pyszczynski等人提出了对与死亡有关想法进行防御的双重加工模型(Dual-Process Model of defense against Death-Related Thoughts)[5],进一步说明了死亡突显性通过自尊影响个体思想与行为的过程。
, 百拇医药
    Pyszczynski等人将与死亡有关的想法分成了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种,这两种类型的想法分别激发了近端防御(proximal defense)和远端防御(distal defense)两种不同的防御过程。近端防御负责处理意识层面的与死亡有关的想法,采用主动抑制或认知扭曲,将意识层面的具有死亡意味的问题推到将来,逃避、拒绝思考这样的问题;远端防御控制着高度接近意识层面的、具有死亡意味的无意识想法,这种防御表面上看起来与死亡问题没有任何逻辑上或语义上的联系(如争取提高社会认同程度与死亡表面上没有逻辑联系),但是从TMT的观点来看,这种防御方式能让个体将自己看作是永恒的现实社会中有价值的一员,从中可以获得超越肉体死亡的永恒,对自尊的追求和对世界观的坚定信念是远端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Greenberg等人的实验证明了远端防御和近端防御的存在。该研究使用被试对死亡的情绪反应水平作为近端防御指标,使用世界观防御水平作为远端防御指标。在实验中,先讨论与死亡有关的话题,唤醒被试有关死亡的想法;然后将被试分为两部分:A部分被试在与死亡有关想法被唤醒后立刻测量近端防御,经过其他任务干扰后再测量潜意识中死亡意识进行防御的远端防御水平;对B部分被试的测量程序则恰恰相反。根据双重防御模型中近端防御和远端防御的特点,A部分被试在两种防御上的水平均会高于B部分被试,实验结果显示,两部分被试在两种防御水平上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证明了双重防御模型最初的假设:当与死亡有关的想法存在于意识之中时,近端防御起作用;而当有关死亡的意识不再存在于注意的中心时,远端防御开始运作[23]。见表1。
, 百拇医药
    近端、远端两种防御方式虽然在防御对象、方式、性质和特点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同时也是有联系的,近端防御对意识层面“死亡”的抑制、移除,会导致无意识层面“死亡”唤醒度的提高,Pyszczynski等人提出这样一个认知过程,见图2。

    根据这一过程,近端防御可以处理处于意识当中的有关死亡的想法,但是这种防御的作用是有限的,它无法应付人类潜意识中对生命最终必将毁灭的恐惧,尽管它能运用合理化的防御手段,让个体意识到死亡是一件遥远的事情,但这只是暂时的逃避。当潜意识中死亡唤醒不断提高到即将进入意识层面时,远端防御开始发挥作用,自尊和世界观信念会提供具有象征意义的保护,此时个体对这种保护的需要开始增长,主动维持自尊和世界观信念并保护这些心理结构不受威胁的动机加强,这些加强了的动机会引发各种不同的想法和行为,关于死亡的无意识想法就是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对人类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广泛影响的。

    4 评价与展望

, 百拇医药     TMT自1986年出现以来,已在9个国家共开展了250多项研究,人们对该理论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验证。TMT被运用于解释多种社会心理现象,包括自私、同情、攻击、依恋、态度转变、归因偏差、抑郁、内群体偏好、自我增强等等,这表明TMT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和广泛的应用性。虽然TMT拥有大量的实证研究的支持,但在自尊研究领域对TMT还存在一些质疑,这些疑问应该是未来TMT的研究方向。

    首先,是对死亡突显性假设的质疑。McGregor等认为,除了与死亡有关的种种想法、暗示会引起个体的诸多反应,其他一些关于令人厌烦的事物的想法也会引起个体的焦虑,如疼痛、考试失败、社会拒斥等等,这些和死亡一样,也会给个体带来一种“不确定感”(uncertainty),这些也都会导致情绪反应[24]。Crocker和Nuer也提出“是否真的是由死亡导致了人们对自尊的寻求”这样的疑问[25]。面对这些质疑,Pyszczynski等人解释说,一般性的焦虑(如身体上的疼痛)并不会给个体的自尊或世界观带来影响,而且,TMT也并没有排除与死亡没有直接联系的威胁性事物会影响自尊或世界观防御的可能性。但是,死亡突显性作为TMT的核心假设之一,还需要更加完善的验证才能增强其说服力。
, http://www.100md.com
    其次,TMT没有考虑到个体内在的发展驱力。TMT将个体对自尊和世界观信念(价值感和意义感)的追求看作是一种防御,而自尊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的主要倡导者Ryan和Deci则认为,个体追求自尊和世界观信念不仅仅是一种防御,同时也反映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发展驱力,真正的自尊应该建立在对竞争、自主及人际关系需求的不断满足基础之上,这种成长、发展驱力同样会给个体带来价值感和意义感[26]。这一质疑反映了TMT的精神分析实质与人本主义理论之间的差异。可以预见,非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学者们,对于TMT的理论及其研究会提出越来越多的争议,从而丰富自尊的心理学理论。

    第三, TMT的另一个重要观点就是自尊是“焦虑缓冲器”,自尊的强大会使个体较少受到焦虑的影响,自尊的减弱会使个体更多地受到焦虑的影响。Crocker和Nuer提出,按照TMT的观点,个体通过遵循社会文化所提倡的价值标准来追寻自尊,但这个过程是要付出代价的。Crocker认为,当自尊受到威胁时,个体用来应对这些威胁或潜在威胁的方式具有破坏性或自我破坏性,他们会根据自我的需要对事件或反馈做出解释,质疑关于自我的负面信息,当事情成功与否还不确定时,他们会感到焦虑,做出一些减少成功几率但却能够成为失败借口的事,这样一来,对自尊的追求可能反而会导致焦虑加剧[27]。Baumeister等也在研究中发现,高自尊会令人产生愉快的感觉,提高主动性,但它并不能促进高学业成就、高工作表现或领导才能;而低自尊也不会导致暴力、吸烟、酗酒、吸毒及性早熟等[28]。因此,自尊是否是降低焦虑的有效途径,其实有不同的研究结论,不同的心理学家肯定会继续为自己的发现开展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 上 页 ] [ 下 页 ], 百拇医药(张阳阳 佐 斌)
上一页1 2 3 4 5 6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