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08年第2期
编号:11607788
积极与消极情绪关系的理论及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1日 《心理科学进展》 2008年第2期
     摘要:积极与消极情绪的关系一直是情绪领域中最引人注目的焦点之一。该文介绍了探讨积极与消极情绪关系的模型及相关的证据,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1)情绪的双极模型及相关证据;(2)情绪的双变量模型及相关证据;(3)情绪的混合模型及相关证据;(4)解决各种模型争论的新视角:条件决定论。文章最后分析了该领域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情绪,双极模型,双变量模型,混合模型。

    分类号:B842.6

    情绪是重要的心理与生理现象,探讨积极和消极情绪的关系一直是情绪领域研究的焦点之一。自20世纪初以来,出现了很多探讨积极和消极情绪关系的研究,这些研究考察了个体面临积极和消极情绪时,两者的竞争和转化关系,以及最终达到的稳定状态。然而,由于情绪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研究者认为不具有客观性和不可测量,相关研究在20世纪中后期锐减。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日益重视,情绪研究再度成为心理学界的热点,并形成了一个专门的学科——情绪神经科学。与此相适应,关于积极和消极情绪关系的研究也再次成为热点问题之一。
, 百拇医药
    我们的生活中时刻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情绪事件,探讨积极和消极情绪的关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应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Kahneman指出,考察积极和消极情绪的诱发机制及其关系是探讨人类“快乐”和“幸福”的基础和关键。Schimmack等也认为,处理好积极和消极情绪的关系,保持稳定的情绪状态,是保证机体平衡的重要条件,也是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反之,则如Etkin等所述,不能有效的控制和化解冲突的情绪事件,个体就会陷入焦虑、抑郁等精神状态中。

    本文首先介绍了阐述积极和消极情绪关系的几个主要模型,并对它们进行了分析,然后介绍了对各个模型的整合观点,最后对该领域的研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本文通过对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关系的有关理论和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并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思路和建议,同时也为情绪相关领域(比如情绪调节)的研究者提供新的启示。

    1 积极与消极情绪关系的双极模型
, http://www.100md.com
    积极与消极情绪关系的双极模型(bipolarmodel)认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是同一个语义体的两端,互相排斥、彼此对立;正如“黑色”的对立面是“白色”,“快乐”也是“悲伤”的对立面。双极论是阐述积极和消极情绪关系的主要观点之一。

    早期的研究者普遍认为,积极和消极情绪几乎在所有方面都有所不同。如,满足于当前境况的人通常感到快乐,而不满足的人则感到悲伤;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人感到快乐,得不到的人感到悲伤;当人们开心时,他们微笑并寻找同伴分享,而当人们悲伤时,他们哭泣并远离他人。

    Russell等提出的环形模型(circumplexmodel)是双极模型的代表之一。环形模型将核心情绪(core affect)划分为两个维度:愉快度和强度,愉快度又可以分为愉快和不愉快,强度又可以分为中等强度和高等强度。核心情绪的体验具有双极性,个体在某一时刻只能体验一种核心情绪,或者积极,或者消极。正如Russell所述,个体快乐的时候,不会悲伤;悲伤的时候,不会快乐。也就是说,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之间遵循了完美的线性负相关关系(1inear negative correlation)。
, http://www.100md.com
    Remington等采用已发表论文中的47例数据,通过协方差结构方程分析(covariance structuremodel)对环形模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环形模型对这些数据都能够进行非常合理的解释(typicallyacceptable),积极和消极情绪状态之间表现出了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口头报告和问卷测量的研究也为此提供了支持。如,Carroll等对随机选取的被试的情绪状态进行了考察,研究者首先询问被试是否感到快乐(happy),然后将给予肯定回答(yes)的被试挑选出来,要求他们对自己的快乐程度进行评定,依此类推,对包括悲伤(sadness)等在内的多种情绪进行逐一询问,综合所有的数据的统计结果表明,绝大多数被试(约89%)均报告了单一的情绪体验(或快乐,或悲伤等)。

    语义单维观点(conceptual unidimensionality)从更为形象化的角度对双极模型进行了阐述:积极和消极情绪,只是一个被称为快乐感(hedonic tone)的单一维度上的两个具有不同量值的对立的语义标识(semantic labels)。积极和消极情绪代表了“快乐感”的“量”(quantity)的变化,而非“质”(quality)的差异。快乐感的中央(center)也不表示没有情绪,而是中等程度(moderate)的快乐感。正如位于“非常高”和“非常矮”的中间位置的人,不是没有高度的人,而是“中等个头”的人。该理论同样强调,个体不能在同一时间感受积极和消极情绪,正如一个人不能既“高大”又“矮小”,个体也不能同时既“快乐”又“悲伤”。
, 百拇医药
    研究者通过冲突情绪刺激对此进行了验证。如Alechsieff采用跨通道相结合的方式给被试同时呈现两种相反的情绪刺激。在他的研究中,要求被试同时品尝喹碘方(chinin,味道恶劣)和嗅玫瑰油(芳香),或者品尝美味的果汁(甘甜)和嗅植物镇静剂(气味恶劣),结果发现,被试不能同时体验积极和消极刺激诱发的情绪,只能依次产生两种情绪(oneaRer the other),这支持了语义单维观点。Young的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双极模型作为较早论述积极和消极情绪关系的主要观点之一,其影响深远。已有的研究从逻辑推理到行为反应层面,都为积极和消极情绪关系的双极观点提供了支持。但是,双极模型对积极和消极情绪关系的单变量论述,对个体最终情绪状态的单一化预测,与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并不一致(如“悲喜交加”的情绪体验),受到了不少研究者的批评。

    2 积极与消极情绪关系的双变量模型

    双变量论是与双极论相对立的一种观点。积极与消极情绪关系的双变量模型(bivariate model)认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是两个不同的变量,彼此独立;每个变量都可以不受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单独经历从“无(absence)”到“有”到“最强(maximum)”的各种水平;正如“重量”和“身高”是两个维度的不同变量一样。

    Cacioppo等提出的评估空间模型(theevaluative space model,ESM)是双变量模型的典型代表之一。ESM认为,情绪的体验取决于两种独立的、部分分离的情绪系统的整合,一种为趋进(approach),另一种为回避(avoidance)。正如可, 百拇医药(刘宏艳 胡治国 彭聃龄)
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