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3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696828
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中国成年人应对风格量表的编制(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年第1期
     本研究基于此观点,重新回到应对风格和应对方式最基本的划分方法上来。将应对风格量表确定为注重问题的应对策略和注重情绪的应对策略两个基本理论维度。在此基础上,每个维度又可分为行为和认知两种手段(或水平)的应对策略(Thoist,1991)。据此,量表项目的编写采用两个目标2(“问题”和“情绪”)×2两种手段(“行为”和“认知”)设计。即:注重问题的行为应对策略、注重问题的认知应对策略、注重情绪的行为应对策略、注重情绪的认知应对策略。

    本研究依据Lazarus和Folkman(1984,1993)的主张为所编制的应对风格量表的两个维度确定操作定义:注重于问题(或情境)的应对策略指将注意的焦点集中到应激源及其所引起的问题上。或者设法解决问题(消除或减弱应激源),或者回避、逃避应激源。注重情绪的应对策略指将注意力集中到由压力所造成的情绪苦恼上,或者隐藏、压抑,或者设法抒发情绪痛苦的各种应对手段。依据Thoist(1991)的观点,认知(手段的)应对策略指采用认知调整来改变应激的情境要求和心理生理应激反应的各种手段;行为(手段的)应对策略指通过实际行动来处理应激的情境要求和心理生理应激反应的各种手段。认知手段和行为手段的应对策略在本量表中不作为基本的维度划分来考量量表信效度,仅在考查应对风格与压力困扰的关系时进行讨论。

    2.2 量表项目的编写

    Thoist(1991)在Lazarus和Folkman提出的应对方式的二分法基础上细分出了8个小维度.见表1。注重问题的应对策略分为行为和认知两个维度。而注重情绪的应对则可以从生理、表达、情绪标签三个角度.又可以区分出行为和认知两个手段上的应对。本量表项目依据注重问题的应对策略和注重情绪的应对策略的操作定义.量表项目根据这八个小维度,结合中国成年人一般的应对策略.取消注重情绪的如生物反馈、静默术、渐进脱敏、催眠等专业性应对策略后.按每个小维度逐一编写项目,最终再归为两类。第一次预测量表共编写项目40个。量表采用1-4计分,1=“几乎从来不”,4=“几乎总是”。对注重问题的逃避和回避的应对方式、注重情绪的隐藏和压抑等非表达性的应对方式进行反向计分。

    2.3 量表的形成

    2.3.1 受试者

    (1)样本一:抽取天津大学本科生420名,用于初次预测。回收有效问卷410份,有效率97.6%。样本一平均年龄20.25岁,27人年龄不详;男生254名,女生130名,26人性别不详。

    (2)样本二:抽取天津市高校大学生400名,用于第二次预测。回收有效问卷379份,有效率94.8%。样本二平均年龄20.06岁,5人年龄不详;男生204名,女生165名,10人性别不详。

    2.3.2 项目筛选

    (1)项目分析

    项目分析根据项目决断值(CR值)的显著性,删除鉴别度低的项目,保留CR值达到显著水平的项目。

    (2)常规的问卷编制统计分析方法(因素分析)探索

    国内外编制的应对量表大多采用对量表项目的因素分析的方法。而Thoits(1991)认为,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来对应对方式加以分类是不适当的。他提出三个理由。第一,各种应对方式是相互关联的,有些可以联合使用,有些相互排斥,有些在时序上有规律地衔接。这样以来,即使采用复杂的统计技术,也难以清楚地加以分类。第二,从理论上看应当属于同一类型(例如寻求社会支持)的诸种应对方式(例如。向专家请教和申请困难补助)在实际生活中不一定被联合使用。从而使得其间并无较高的相关.以致不能被归人同一类型(维度或因子)。第三,同一种应对方式(例如。离开应激情境)可以同时适用于几种不同的目的。例如,离开应激情境,既可以用来精心地思考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属于“着重于问题的应对”),又可以用来舒缓情绪压力、求得一时的安宁(属于“着重于情绪的应对”)。可以说,对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功用。

    根据Thoits的观点,应对风格量表的编制过程是不适合使用常规的因素分析等统计方法的,为了验证此观点.在第一次预测分析时,按照常规问卷编制的步骤,通过因素分析来筛选项目,结果发现,探索性因素分析中,无法抽取两个主要成分,两层面分别进行因素分析的方法亦不可行,尤其是注重情绪的应对策略彼此间的相关性不高,共同因素较少。因此,在后继问卷分析中,弃用因素分析等常规方法.而以建构理论意义为基础。考察问卷的信效度等各项指标。

    (3)根据理论建构分析二次预测数据

    首先.根据第一次预测的结果.依据理论建构及预、则中的项目区分度,暂不删除项目.而是继续修改部分项目的表述.并适当扩充不同表述的项目,使预测量表的项目数增为43个。二次施测后,首先仍然进行项目分析,方法同前述,删除鉴别力不佳的9个项目。

    之后聘请6名多年从事临床心理学工作的专家来评估每个项目的内容效度,评估内容包括三个方面:①概念符合性(是否属于压力条件下的应对方式);②维度归类(如果属于应对方式,该应对方式可以归入注重于情境或问题的应对还是注重于情绪的应对);③在人群中使用频率(评定该应对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经常地被人们采用)。据此删除那些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并进一步修改每个项目的表述。结果显示,从概念角度,均一致评价为符合概念。从分类角度,专家对于大多数项目在应对策略的归类上是一致的.不一致的有10个项目.重新对照概念,对项目的表述进一步分析.保留分类清晰的项目5个,修改项目3个.删除项目2个。不一致比较明显的项目:“眼不见.心不烦,与其面对.不如回避”.这一项目在维度划分上比较混淆,因此删除。“从积极的角度看待所面临的烦心事”,这一题有5人认为是针对情绪的应对策略,与设想维度刚好相反,为避免概念不清.删除此题。从各应对策略被采用的频率角度.评定该应对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度在“很少”(1)到“经常”(5)之间,平均使用频度2.33-4.67。据此。可以保留所有的题目。 (梁宝勇 吴雨晨)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