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4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667153
中学生内疚和羞耻情境量表的编制及适用:基于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学生道德情感研究(3)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年第3期
     4 中学生内疚和羞耻量表的初步适用分析

    4.1 中学生内疚感和羞耻感的性别差异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性别在内疚和羞耻4个因子及量表总分中差异显著,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即不论是内疚感还是羞耻感,女生的情绪体验均显著高于男生,如表6所示。

    如表7所示,中学生内疚总均分高于羞耻总均分,对所有学生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中学生内疚感显著高于羞耻感(t=41.378,p<0.01)。年级变量的事后检验(LSD)结果显示,随着年级的增加中学生内疚感和羞耻感也逐渐增加,初二(t=1.47,p<0.05)、高一(t=2.69,p<0.01)、高二(t=2.53,p<0.01)学生的内疚分数均显著高于初一学生,其他年级学生之间的内疚分数没有差异;高一学生的羞耻分数显著高于初一(t=3.02,p<0.01)、初二(t=3.70,p<0.01)学生,高二学生的羞耻分数显著高于初一(t=2.25,p<0.01)、初二(t=2.93,p<0.01)学生,其他年级学生之间的羞耻分数没有差异。

    5 讨论

    5.1 中学生内疚和羞耻情境量表的心理测量学指标分析

    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编制的两个量表均包含4个因子,与理论构想一致。项目分析显示,各题项与总量表的关系基本在中度相关以上,CR值大部分达到0.01显著水平,两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6和0.87,效度检验表明两量表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较好,符合心理测量学的标准。

    5.2 中学生内疚和羞耻体验的性别差异

    本研究发现女生的内疚和羞耻体验均显著高于男生,这与前人的研究结论一致(胡金生,2008)。Kochanska(1997)发现女孩更能主动监控自己的行为和感受父母的情感信号,Zhan-Waxler和Kochans-ka(1990)认为女孩在错误行为后产生更多移情、恐惧、沮丧等。女孩在做错事后会比男孩产生更多的不安情绪,出现较高的唤醒度以及更多的依赖和安慰,密切关注父母或他人的反应,在乎与看护者的联系(Kochanska,1997)。女孩在价值内化和道德自我上显示较高的分数,这可能是由于性别差异在导致道德内化出现的机制上的区别(Kochanska,2002)。

    5.3 不同年级中学生内疚和羞耻感的差异

    从总体上看出,随着年级的增加中学生内疚和羞耻感也逐渐增加,这表明内疚和羞耻情绪的发展符合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杨玲和樊召峰(2008)采用自编“内疚与羞耻事件问卷”探讨汉族中学生内疚与羞耻的关系,结果发现中学生内疚和羞耻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存在一个关键期,大致在初三年级。由于本研究取样为多民族混合学校的初一、初二和高一、高二年级的中学生,对于关键期确切的年级还需在后续研究中深入探讨。

    6 结论

    本研究对编制的中学生内疚和羞耻情境模拟量表进行心理测量学特征及适用性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中学生内疚和羞耻情境模拟量表由内疚分量表和羞耻分量表组成,项目区分度、内部效度、结构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内部一致性系数和分半信度等心理测量学指标良好,编制的内疚量表和羞耻量表可以用于不同民族中学生的测试。(2)中学生的内疚感显著高于羞耻感,女生的内疚感和羞耻感均显著高于男生,中学生内疚感和羞耻感有随年级增高而逐渐增加的趋势。 (杨玲 王含涛 周艳艳)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