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4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669407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幸福感:社交自尊的中介作用(3)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年第3期
     社交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以及交往状况的评价与情绪(罗丽芳,陈梦华,2009)。许多研究都表明,社交活动、人际关系体验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水平具有重要影响(Dyck &Holtzman,2013)。社会交往中个体对于自己能力的评价和情绪体验,会使个体形成对自己的不同认知,高社交自尊者,相信自己的社交能力,在社交活动中有更多的积极情绪体验,他们会更加乐于与人交往,对生活更有满意感。这些正向的经历和体验在长期积累过程中也会使他们的人格不断完善成长,更容易出现利他行为等。本研究中社交自尊与生命活力和人格成长维度的相关更高,说明良好的社交自尊有利于使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并促进他们的人格成长,以往研究中也有类似结果,陈鸿雁(2006)的研究结果显示自尊与心理幸福感的积极关系、个人成长、生活目标相关高于其他维度,即社交自尊对心理幸福感有正向预测作用。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注重引导大学生在社交活动中正确认识自己,形成对自己的客观评价。

    4.3 社会支持与社交自尊的关系

    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都显示社会支持对社交自尊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这与以往研究的结果一致(姚晓琳,刘洪,郭成,2010;张奇,王锦,2007)。张奇等人(2007)的研究中,社会支持总分与自尊有正相关,同时朋友支持维度与自尊的相关最高,这也与本研究中的结果一致,即高朋友支持者具有更高的社交自尊。

    社交自尊是个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大学生的主要交往对象就是朋友,而且他们在遇到挫折困难时,给予他们较直接支持的也是朋友,所以在三种来源的社会支持中,朋友支持对于社交自尊的影响最大。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引导大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尤其是鼓励他们与朋友多多交流,建立良好的朋友交际圈。

    4.4 社会支持、社交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的关系

    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社会支持不仅对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产生直接影响,同时社交自尊在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这一结果验证了Baron(1986),Rosenberg(1995),李正根等人(2012)和刘秀艳等人(2009)关于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即社会支持可通过其他中介变量影响主观幸福感,也可以直接作用于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强调生活满意感,心理幸福感强调个人成长与发展,二者结合起来,有利于人们更全面的认识幸福感。本研究同时建立起包含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模型,发现社会支持和社交自尊对它们有相似的作用模式。

    大学生普遍远离父母开始独立生活,当他们在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或感到无助时,身边的同学朋友成为其主要的社会支持来源,帮助他们排解不良情绪。家庭支持对个人的影响是广泛而持久的,家庭功能良好的大学生,能够充分得到家人的重视和认可,更好的掌握社会交往技能,当他们进入社会后,则能更好的与人交往并体验到自我价值感,获得更高的社交自尊,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同(姚晓琳,刘洪,郭成,2010)。而高水平社交自尊者会促使大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加社交活动,从而不断获得成长,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疏解不良情绪,使得他们拥有更多的正性情感和更高的生活满意度。本研究关于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提示人们,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建立良好的社交自尊,这与引导他们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同样重要。

    5 结论

    本研究的得出如下结论:(1)社会支持对社交自尊和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都存在显著预测作用。(2)社交自尊对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存在显著的预测作用,在社会交往中对自我评价较高的大学生拥有更多正性情绪和更少的负性情绪,注重实现自己的潜能,幸福感水平更高。(3)社交自尊在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社交支持既能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又可通过社交自尊,间接对其产生影响。 (李妍君 朱小爽 陈英和)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