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4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667955
语音在汉字语义通达中作用的研究述评(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年第3期
     摘要 语音在汉字语义通达中的作用是二十多年来心理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直通假设和形音交互假设是学者们主张的理论观点,它们在语音和语义的相互关系上存在分歧,并分别有各自的实验证据。从比较语音语义激活时间进程、同音字效应、神经心理学与脑成像、语音作用的发展转换这四个方面对过去的研究进行回顾,指出了实验范式和实验材料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结合汉字特点进行研究的思路。

    关键词 语音,语义激活,实验范式,实验材料。

    分类号 B842.5

    阅读过程中语义获取的信息加工过程,是心理语言学家感兴趣的课题之一。该问题的焦点在于语义是直接由字形激活的,还是通过语音中介转录后得到的。拼音文字中存在语音中介转录、直接通达和双通路三种理论假设(Jared & Seidenberg,1991)。

    汉语文字的研究中,直通假设一直被一些学者所认可。Zhou,Marslen-Wilson(1997)的“中文词汇识别的表征与加工模型”主张形-义通路在语义通达中的主导地位,他们认为“语义激活和语音激活彼此独立,一个被激活不是另一个被激活的前提”,“就时间进程来说,语义之前的语音激活和语音之前的语义激活都是有可能的”。该论断事实上否认了语音在语义通达中的作用。另一派的观点主张语音在语义通达中具有一定的作用。Perfetti及其合作者在其“普遍语音”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语义通达的“交互结合模型(interactive consistency model)”(Perfetti & Tan,1998;Tan & Perfetti,1999),认为音-义通路也参与了意义的激活,甚至认为只有形-义通路与音-义通路共同作用才导致语义的激活(Tan& Perfetti,1997)。他们的一系列实验表明语音激活早于或等于语义激活(Perfetti & Zhang,1997;Tan,Hoosain.& Peng,1995;Tan,Hoosain,& Siok,1996:Perfetti,& Zhang,1995),并在同音字密度较低的字中发现了明显的语音中介启动效应(Tan &Perfetti.1997)。Zhou,Marslen-Wilson(1999)在规则一致形声字中发现了较大的语音中介启动效应,并以此提出形、音通路交互后导致语义激活的假设。Chua(1999)认为汉字识别中亦存在前词汇的语音激活并中介通达语义。

    语音在语义通达中作用的一系列研究,可以从语音语义激活的时间进程、同音字效应(干扰或启动)、神经心理学和脑成像、语音作用的发展转换这四个方面进行回顾。发现,这几个方面的研究中均存在对立的结果,之所以如此,与实验范式和实验材料有直接的关系。比较语音语义激活时间进程的一些实验范式中,分别存在有利或不利于语音激活的因素,从而使得语音激活的时间进程被高估(Perfetti& Zhang,1997;Tan,Hoosain,& Peng,1995;Tan,Hoosain & Siok,1996;Perfetti & Zhang,1995),或被低估(陈宝国、彭聃龄,2001;陈宝国,王立新,彭聃龄,2003);语音中介范式中,有的研究不能被重复(Tan & Perfetti,1997),有的研究没有考虑到启动字与目标字除了语义上可能有关系外,还存在形成双字词的可能(Zhou & Wilson-William,1999);移动窗口实验范式的两个研究,在实验逻辑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武宁宁,舒华,周晓林,石东方,1998;黄健辉,陈烜之,2000)。

    本文从上述四个方面出发,对过去的研究进行回顾,然后指出在实验范式、实验材料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应结合汉字特点进行研究的思路。

    1 比较语音激活与语义激活的时间进程

    得到语音激活和语义激活的时间进程,可以为明确语音和语义之间的关系提供间接的证据。一些实验用同音字和同义字对目标字启动作用出现时,启动字和目标字之间的SOA作为语音和语义激活时间进程的反映,如后向掩蔽法(Perfetti & Zhang,1997;Tan,Hoosain,& Peng,1995;Tan,Hoosain,& Siok,1996)、启动命名法(Perfetti & Tan,1998;Zhou & Marslen-Wilson,2000)。另一些实验用同一性判断法,即同义判断作业中同音字的干扰作用、同音判断作业中同义字干扰作用出现的早晚作为语音语义激活时间进程的间接反映(Perfetti & Zhang,1995),或者用同音判断与同义判断反应时间的差别作为两者时间进程早晚的比较(彭聃龄,郭德俊,张素兰,1985)。也有学者用ERP技术来比较语音与语义激活的时间进程(Liu,Perfetti,& Hart,2003),在被试进行同音或同义判断时记录脑电的变化,比较两种判断情况下干扰字对(同音判断中的同义字对、形似字对、无关字对,同义判断中的同音字对、形似字对、无关字对)呈现时N400与P200的变化情况,作为语音语义时间进程早晚的反映。

    Perfetti及其合作者报告的一系列实验基本支持语音激活早于或等于语义激活的结论(Perfetti &Zhang,1997;Tan,Hoosain,& Peng,1995;Tan,Hoosain,& Siok,1996;Perfetti &Zhang,1995;Liu,Perfetti,& Hart,2003)。周晓林等的一些实验并没有发现语音语义在时间进程上的差别(Zhou &Marslen-Wilson,2000;周晓林,武宁宁,舒华,1998)。陈宝国等(陈宝国,彭聃龄,2001;陈宝国,王立新,彭聃龄,2003)采取基于语义以及基于语音的范畴判断作业,对高频字与低频字分别进行形音义激活时间进程的研究,发现高频字中,字形激活最早,语义激活次之,语音激活最迟,低频字中,发现字形激活最早,语音与语义激活同时发生。 (俞林鑫)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