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6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993514
内隐学习中的知识习得及其无意识性测量(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6年第2期
     综上。在人工语法学习过程中究竟习得了何种结构知识仍需进一步的探究,且上述的这些研究均集中于记忆指导语条件下。被试习得的是何种结构知识,却很少关注规则探索指导语条件下。被试能习得何种结构知识。为此,本研究实验一将采用Knowlton和Squire(1996)的组块平衡的人工语法学习范式,以探讨不同指导语(记忆和规则探索)条件下,被试习得何种结构知识的问题;为避免除规则和组块外的其他表面特征的混淆。实验二将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引入迁移任务,以进一步探讨不同指导语条件下的被试习得何种结构知识的同题。

    1.2内隐学习中习得知识的无意识性测量:结构知识测量的引入

    众所周知,内隐学习是相对于外显学习而言的,但除了从现象上进行区分外,对“内隐”和“外显”的理解也只能从操作上去考察。具体到人工语法学习中,就是借用指导语来对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进行分离的。但这种分离的彻底性有待考量。为此,在人工语法学习中,除了习得何种结构知识的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外。另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所习得知识的无意识性。然而研究者们对如何验证分类知识的内隐性问题却一直争论不休。

    最早用于判断知识的无意识性的是言语报告,早期的研究者(Reber,1967;Reber&I_~wis,1977;Reber&Allen,1978;Alien&Reber,1980;Abrams&Reher,1988)认为,如果被试不能内省他们的判断依据。那么被试所习得的知识就是无法被意识通达。然而,被试可能会因为遗忘而导致实验后的言语报告相对不敏感和不完整(郭秀艳。邹玉梅,李强,孙怡,2003),尽管Mathews等(1989)尝试用连接被试(yoked subjec招)的实验程序克服遗忘的问题,但是言语报告仍存在着效度评估无效、外显知识无法完整表达等问题,而受到有关学者质疑(Dienes,2008;郭秀艳,朱磊,邹庆宇,2005)。为此,研究者开始使用更为客观的测量方法——迫选测验来评估知识的无意识性(Broadbent,1977;Berry&Broadbent。1984;Olson&Chum.2001)。但迫选测验的纯净性一直遭到研究者的质疑,已经有大量研究表明迫选测验可能同时包括外显和内隐加工(Jacoby,1991;Mefikle&Reingold,1991)。冈此,不能利用迫选测验判定知识的无意识性。

    鉴于此,Dienes和ScoR(2005)基于高级概念理论(High order thought theory,HOT,Rosentha[,1986)提出利用主观测量评估知识的无意识性。具体操作即为让被试在每次分类判断后。给出该次判断的信心水平(50%表示“完全猜測”,100%表示“完全确定”)。若被试用于判断的知识是无意识的,那么应该符合如下两条标准:一是猜钡4标准(guessing criterion;Dienes.Altmann,Kwan&Goode,1995),即被试声称他们是猜测的,但是在分类任务上的正确率却高于随机水平:二是零相关标准(Zero-correlmion criterion;Dienes et al,1995),即被试的准确率与信心水平不相关。

    主观测量虽然弥补了言语报告和迫选测验的不足,可用于评判知识的内隐性,但却无法回答这种无意识知识究竟是什么?Dienes和Scott(2005)对这个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首先,他们对结构知识和判断知识进行了区分。结构知识是被试在人工语法学习训练阶段获得的关于训练项目结构的知识,可能包括碎片知识(即前面所说的组块)、规则以及具体的样例;而判断知识是指在测试阶段,被试利用结构知识来对具体的测试项目进行语法判断时形成的知识。结构知识和判断知识都可以是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这依赖于相关的高级理念。假设被试的结构知识包括规则——“字符串必须以M作为首字母”,只有当被试形成“我知道字符串必须以M作为首字母”这样的高级理念,知识才可被认为是有意识的。反之则为无意识。这个结果对判断知识同样适用。回过头来,当我们仔细分析主观测量方法时。会发现:由于程序要求被试在分类判断完成后进行信心评定,猜测标准和零相关标准表示的可能仪是被试对某一次分类判断(判断知识)是否有意识。而不是对判断所依据的结构知识是否有意识

    Dienes和Scott(2005)认为当结构知识有意识时,判断知识一定是有意识的;而当结构知识处于无意识时。判断知识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当结构知识无意识,而判断知识有意识时。这种现象被称为直觉。当判断和结构知识都无意识时。称为猜测。两种情况下,结构知识都是无意识的。但是对于直觉,零相关标准和猜测标准都会显示知识是有意识的,因为这两个主观测量只评估判断知识。因此,Dienes和Scott(2005)提出了一种能够测量结构知识意识性的方法,即要求被试在每次判断后,说出他们判断的依据——猜测、直觉、先前知识、规则还是记忆。Dienes和Scott(2005)的实验采用人工语法范式。要求被试在分类判断后给出信心评定(50%-100%)和判断依据。实验纳入两个自变量:指导语(规则探索和记忆)和注意条件(完全注意和分散注意)。研究者假设规则发现组。更能有意识地获得结构知识,而有意识结构知识的获得则需要中央执行机制和工作记忆资源。所以指导语和注意条件两个自变量会对有意识结构知识的获得产生交互影响。依据上述理论假设。Dienes和Scott(2005)得以考察主观测量和结构知识测量的有效性。他们的实验结果显示对于猜测指标和零相关指标。两个自变量的效应都不显著。而当将猜测和直觉归于基于无意识结构知识的内隐反应,将规则与记忆规则归于基于意识结构知识的外显反应时。主效应及交互作用出现,具体结果如下:次要任务能显著降低外显反应的正确率,而对内隐反应无影响;规则发现指导语能显著提高外显反应的正确率,记忆指导语能显著提高内隐反应的正确率。此外,以内隐反应的正确率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交互作用和主效应都不显著。而当以外显反应的正确率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时,指导语和次要任务的交互作用显著,这说明结构知识测量符合上述假设。 (关守义 郭秀艳)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