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6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993501
内隐学习中的知识习得及其无意识性测量(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6年第2期
     摘要:本研究采用经典的人工语法范式,并引入迁移任务探讨在记忆和规则探索两种指导语条件下,被试所爿得的究竟是规则还是组块?同时采用结构知识主观测量的方法。对内隐学习习得知识的无意识性进行测量结果发现记忆指导语条件下的被试能成功区分合法串和非法串。即出现语法学习效应,但规则探索指导沿条件下的被试并没有表现出语法或组块学习效应。结构知识的主观测量发现这种内隐学习的优势效应主要来自无意识结构知识的贡献:在迁移研究中发现附带学习组和有意学习组均在迁移任务上表现出语法学习效应,这表明在人工语法学习中所获得的语法规则是抽象的和可遷移的。

    关键词:人工语法范式,规则,组块,结构知识。

    1.引言

    从环境中内隐地习得复杂结构和规则是人类迷人的天赋,它激励着无数的研究者去追寻内隐学习的本质。常用的内隐学习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复杂系统控制范式、人工语法范式和序列反应时范式。而由于人工语法与自然语言接近。因而更受到研究者们的青睐。自人工语法范式(Reber,1967)诞生以来,它就被广泛地用于解答内隐学习中的两个问题:(1)学习之后究竟获得了何种知识?(2)知识习得是内隐的还是外显的?

    1.1内隐学习中的知识习得:规则还是组块?

    关于被试在人工语法学习中习得何种结构知识的问题。研究者们一直没有得到完全一致的结论。以Reber(1965,1967,1976)为代表的规则说支持者认为,被试习得的是抽象的规则,并用一系列的研究为此观点提供了证据。譬如,最早的人工语法研究中。Reber(1965)让被试先记忆一些字符串,接着,对另外的一些字符串进行分类判断,结果发现被试的正确率显著高于随机水平。据此。Reber(1965)认为这是因为被试习得了字符串的深层结构。即生成字符串的限定状态人工语法。1976年,Reber创造性地使用指导语分离的实验操作,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即被试能通过记忆字符串习得规则,并且,发现记忆指导语条件的被试在分类判断任务上的成绩显著高于规则探索指导语条件的被试。即出现了内隐学习的优势效应但后续使用指导语分离范式的研究得到的结果并不一致,有研究者同样发现了指导语更有利于人工语法的习得,但也有另外的一些研究者发现两种指导语(记忆和规则探索)条件下的学习程度相当,甚至有研究者发现规则探索指导语能促进人工语法的学习(Howard&Ballas,1980;MaLhews,Buss,StanleY,Blarlchardfields,Ch0&Druhan,1989:Shanks,Johnstone&Staggs,1997;Miyawaki,Sato,Yasuda,Kumano&Kuboki’2005;van den Bos&Poledek,2008;Spada&Tomita,2010),尽管这些研究得到的结果并非完全一致,但这些研究者都认为被试在人工语法学习的过程中习得了抽象的规则

    然而,另外的一些研究者认为被试习得的并非抽象的规则,而可能是组块(Perruchet&Pat"teau,1990)、样例间的相似性(Brooks,1978)或重复结构(Whimesea&Dorken,1993)等,其中义以组块观点受到的关注最多。最先关注组块的是Dulany。Carlson和Dewey(1984),他们采用典型的人工语法学习范式。即让被试在对一系列字符串进行学习后,完成分类判断任务,不同的是。被试在对每个字符串进行分类判断后,还需要画出他们判断时所根据的字符串的部分(即组块)。结果发现,这些被画出的字符串的部分足以解释被试在分类任务上的表现,也就是说,被试习得的实际上是组块。但这一研究并未引起其他研究者的重视。直到Perruchet和Pacteau(1990)明确地指出这些字符串的部分是组块,而非语法规则。在他们的研究中,被试被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被试学习整个字符串,但另一组被试仅学习字母对,学习阶段结束后,所有被试都需要完成分类判断任务。结果发现,两组在分类判断任务上表现一样好,据此,他们认为被试在人工语法学习中习得的是组块而非抽象规则。Servan-Schreiber和Anderson(1990)通过模拟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但随着迁移研究在内隐学习领域的开展,组块说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因为其无法解释内隐学习中存在的迁移效应。最早使用迁移研究对内隐学习进行探究的是内隐学习的开创者Reber(1969),在其研究中,所有的被试都需先学习一些字符串,接着,他们被随机地分到以下四种条件之一:(1)字母和规则均不改变的条件,(2)字母改变而规则不变的条件,(3)字母不变而规则改变的条件,(4)字母和规则均改变的条件。结果发现。字母的改变不影响被试对字符串的分类判断,但规则的改变显著损坏被试在分类任务上的表现。据此。Reber(1969)认为被试习得的乃是抽象的规则,也就是说,这种规则是不受刺激的表面特征影响,且是可迁移的。后续的大量研究均为迁移效应的存在提供了证据(Mathews et al 1989;Brooks&Vokey,1991;G6mez&Sehvaneveldt。1994;Dienes&Altamann,1997;Dienes,Altmarm,Kwan&Coode,1995;Manza&Reber,1997;Shanks et al,1997;Whittlesea&Wright,1997)。

    迁移现象的存在使得规则说支持者(Reber,1969)认为这足以证明被试所习得的是抽象规则。但迁移惰性(即迁移的成绩差于非迁移的成绩)的存在(Brooks&Vokey,1991;G6mez&Sehvaneveldt,1994;Mathews et aL,1989;Whittlesea&Dorken,1993),在某种程度上却表明被试习得的不仅仅是抽象的规则。迁移惰性是指被试非迁移任务的成绩要显著高于迁移任务。具体而言。即当组成分类任务的测验序列的元素与学习阶段的序列的元素是相同的时候,被试对测验序列的区分要优于不同时。譬如,Whittlesea和Wright(1997)发现,被试在学习阶段学习数字序列(如“1234”),但在学习阶段测验表述数字的词序列(如“one-two-three-four”)时,被试的分类判断成绩未及测试阶段同样是数字序列的被试。Dienes和Altmann(1997)使用色块和色词为材料,也得到了一致的结果。鉴于此,有研究者(Chang&Knowlton,2004;Knowlton&Squire,1994,1996)提出了双机制假设。即被试同时习得规则和组块知识,并得到了一系列研究的支持(Meulemans&Van der Linden,1997;Chang&Knowlton,2004;Lieberman,Chang,Chiao,Bookheimer,和Knowlton,2004;Forkstam,Hagoort,Fernandez,Ingvar&Pe,tersson,200龟Ktlrten,De Vries,Kowal,Zwitserlood&F18eL 2010)。 (关守义 郭秀艳)
1 2 3 4 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