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6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993504
韩—汉跨语言词义水平的重复知盲效应(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6年第2期
     摘要:关于语义水平的重复知盲效应一直存在争论。本研究考察非平衡韩一汉双语者在语言内和语言间词义水平的RB效应。实验1采用韩语双字词为实验材料探究韩语语言内的RB效应。结果表明在韩语词汇水平存在RB效应。实验2采用两个关键词为韩语(R1)和汉语(R2)双字词,并通过韩一汉语间隔词w的语言类型变化探究韩、汉语言间的RB效应。结果表明:不同语言类型的间隔词的正确率有显著差异,语义重复词R2在重复条件的正确率显著高于非重复条件。出现语义重复启动效应。本研究结论是:(1)在韩语语言内词水平存作RB效应,具有语言类型普遍性;(2)韩、汉跨语言语义水平出现语义重复启动效应。而未发生RB效应,表明双语者在加工韩、汉两种语言时,采用分别形式表征和共享语义表征的方式。

    关键词:重复知盲效应,韩-汉双语。标记个体化理论,语义表征。

    1.前言

    在一项快速连续视觉呈现任务中,当以100-250ms,每个项目的速度呈现一组信息(如文字、符号、数字或图片等),其中包括两个重复刺激R1和R2,人们对第二个重复刺激(R2)的侦察或回忆水平会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为重复知盲效应。在文字材料的RB研究中。已发现在英语、西班牙语和汉语等不同语言加工中有RB现象,并且一些研究还发现在语音、字形和语义等不同语言加工水平也存在RB现象。特别是RB是否发生在语义水平至今并没有一致的结论。

    以往一些拼音文字的研究均表明,RB发生在字形水平,即在字形上相同或者相似的刺激之间出现RB。类似于拼音文字,在汉语单字或词的字形水平,字形重复或包含相同部件条件下也会出现RB现象(Yeh&H,2004;冷英,陈旭莲,2011;冷英,何秀丽,2012;冷英等人,2014;王爱平,张厚粲,2004,2005;夏依婷等人,2012a,2012b)。王爱平和张厚粲(2006)在汉语句子加工中也发现了RB。但它对语境的作用不敏感,这表明RB出现在语义加工之前的阶段研究者提出标记个体化理论来解释正字法水平的RB。认为人们在识别刺激时,不仅要激活类型信息,还必须激活相应的标记信息,即使其个体化。以便能够区分它与同一类型中其它刺激的差别从而识别该刺激,如“椅子”属于“椅子”类;然而,当时间间隔很短时,人们对于R2只能激活它的类型信息。来不及对它的时空信息进行标记个体化。因此报告R2有困难标记个体化理论还认为RB效应不会发生在语义水平,这一理论得到诸多相关实验研究的支持。

    对于RB是否会发生在语义水平或者概念水平目前并没有一致的结论,但很多行为实验的研究表明,R1和R2在语义或者概念重叠条件下未发生RB现象,即RB不会出现在语义水平。例如,当R1和112为同义单词,如“soil”和“dirt”时未出现RB,即在语义水平未产生RB(Kawisher&Potter。1990),而Altarriba和Soltano(1996)则认为这是因为“soil”和“dirt”之间的语义依然存在差别。也有一些研究认为。RB会发生在语义水平,即当R1和R2概念重叠时会出现RB(Chialant&Caramazza,1997;Butfle,Bali,Zhang,&Raymond,2010;Kniekerbockem&Altarribaa,2013;夏依婷等人,2012b)。

    Altarriba和Soltano(1996)选择英语-西班牙语平衡双语者。即两种语言水平之间无显著差异。通过跨语言方法巧妙排除了字形和语音因素的影响来研究语义水平的RB效应。他们选择三种条件的R1和R2:完全重复(如英文单词“drive-drive”。或者西班牙文单词“maneiar-maneiar”);语义重复(如manejat-drive,其中manejar为drive的非同根西班牙文翻译词);R1与R2无关(如guitardrive)。在實验1中。三种不同条件的R1和R2分别被放置在前后两个半句组成的语义合理的句子中。前后半句中其它词的语言种类与R1和R2相同。在实验2中,R1和R2被置于一组无关联的单词序列中。二者之间有一个英语或西班牙语间隔词,其结果发现,无论是否有句子语境存在。完全重复条件均出现RB:在语义重复条件并未出现RB效应。而是重复启动效应,这表明在语义水平未出现RB,Aharriba和Soltano解释为语义水平无RB效应,且英语和西班牙同根词可以通过相同的节点表征。

    然而,Mackay,Abrams,Pedroza和Miller(1996)则认为他们的实验存在一些问题。如英语和西班牙语单词长度的不一致性使得视觉特征上出现差异。再有。英语单词含义不唯一,如“drive”有开车、推进、动力等多种含义,这些可能都是导致实验中未出现RB的原因。对于双语词汇之间是否共享表征节点。一项荷兰语一英语双语语义表征的研究认为。同根词共享语义表征,非同根词不共享语义表征,但彼此之间的语义表征相关联(Greet&Nas,1991)。李荣宝,彭聃龄和郭桃梅(2003)采用ERP技术对汉-英双语表征的研究发现,汉-英双语者对两种语言的形态是分别表征的,但语义是共同表征的。汉语与英语为两种完全不同语系,前者为表义文字,后者为表音文字,在一对等义词上,同样它们的词长很难一致。韩语也是一种拼音文字,但它与英文不同的一点是。其单词组成类似于汉语方块字。如“胜利”的韩语翻译词为,在词长一致性上可以控制。如果再控制二者词义的唯一性,就可以解决Altarriba和Soltano(1996)实验存在的问题,因此本研究选择韩、汉两种语言为实验材料,通过两个实验考察韩语语言内和韩、汉语言间的RB效应。同时探讨韩一汉双语者在加工汉语或韩语词时,汉语和韩语词是否能够共享形态和语义表征。进而揭示是否在语义水平出现RB效应以及语言内和语言问的RB效应加工机制。

    2.实验1 韩语语言内词汇水平的RB效应

    实验目的为采用韩语双字词为实验材料,探究韩语语言内词汇水平是否存在RB效应。 (Yoon HoYung 李程程 肖雪珍 王爱平)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