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07年第8期
编号:11500979
论出血性中风急性期之瘀热阻窍证(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日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8期
     (TXB2)、6-酮-前列腺素(6-keto-pgfl2)、凝血因子活性等物质可以发生异常;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形成;血黏度增高,血液流变学异常;ET或核磁共振提示脑出血。这些实验室指标的改变,从现代医学角度佐证了瘀热相搏阻窍证的客观存在。

    3 从凉血化瘀方药疗效反推瘀热阻窍证

    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治疗,纵然有多种方法,如通腑泄热、熄风化痰清火、豁痰宣郁开窍等,但周仲瑛教授抓住“瘀热阻窍”的病机关键,径用凉血化瘀通窍法,通过精选方剂、合理配伍,形成了凉血通瘀专方,并研制成凉血通瘀口服液和凉血通瘀注射液,取得明显疗效。

    凉血通瘀专方渊源于《千金要方》犀角地黄汤和《伤寒论》桃核承气汤。由大黄、水牛角、生地、桃仁、冰片等药组成,方以大黄、水牛角为君,大黄清热鸨火、凉血祛瘀、通腑泄热,是历代治疗中风主药之一;水牛角功类犀角,有清热凉血之功。两药相合,更能加强凉血化瘀作用。生地为臣,滋阴清热,凉血宁血,更兼散瘀之功,是治疗营血热盛的代表药物;古方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等均含本品。佐以桃仁活血祛瘀润燥,助大黄泻下瘀热,是治疗蓄血证的代表药物,古方桃核承气汤、复元活血汤等含有本品。使以冰片芳香走窜,开窍醒神,引药上行以达巅顶。《本草纲目》说:“(冰片)通诸窍,散郁火”。诸药配合,共奏凉血化瘀,通腑泄热之功。

    临床观察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瘀热阻窍证64例,其中注射液组总有效率93.75%,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的74.19%;口服液组总有效率96.8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25%(P, 百拇医药(袁 园 过伟峰)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