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性科学》 > 2008年第1期
编号:11568671
青少年性行为“滞后释放”现象(3)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月1日 《中国性科学》 2008年第1期
     4.3中国青少年性行为发生率低于港台地区同比,远低于欧美

    近十多年来国内关于青少年(中学生、大学生)性观念和性行为做过很多调查,由于测量时间、对象年龄与地区、抽样方法的差异,结果有所不同。笔者对其中比较权威的10次调查做了比对分析,发现如下结果:(1)近15年来我国中学生的性行为有所上升,但没有出现像有些学者宣称的那样大幅度上升趋势,中学生性经验发生率自我报告1989~2003年平均在2.8%(2002~2003年平均在3.5%;1998~2000年平均在2.6%;1989~1990年平均在1.75%)。考虑到人对自己敏感问题的响应率一般为低,但中国青少年性行为发生率远低于港台地区同比,更远低于欧美日(平均超过50%)同比水平。

    4.4中国青少年性活动“后滞释放”现象

    青春期是青少年社会化之重要阶段。市场经济和开放社会的竞争压力,使得当代中国独生子女青少年在走向社会之前必须学习,学得更多的知识、技能和接受更多的社会化训练,这一方面加重了他们的负担,另一方面,这些负担又是他们成熟所不可缺少的。从总体上说,升学压力和高考的制度性安排,使得中国大城市中学生青少年性活动“活跃期”有被人为推迟至大学阶段的可能性和现实性。这姑且可称为青少年性活动的“后滞效应”。除了我们调查证实了上述结论外,由美国福特基金资助的“青春健康”项目、首都师大性健康教育中心等机构所作的大型调查同样支持我们的观点。“青春健康”(2003)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目前性成熟年龄普遍比上个世纪70年代提前了4~5岁,目前中国21岁的年轻人中79%有过婚前性行为,在农村地区该比例则超过80%。可以说,19~21岁是这种“后滞释放”的爆发期;首都师大性健康教育中心(2004)对中国近30所大学10000名在校生性行为观念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有性行为的男大学生达15.7%、女大学生为5%,而且赞成婚前性行为的男大学生为57%,女大学生为26.7%。
, 百拇医药
    研究表明,中国女性的首次性行为平均年龄为20.3岁,仅有8.9%发生在中学时代,性伴侣总数平均为1.2个,并不像社会感觉得那样开放。北京大学妇幼保健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2002)针对北京、郑州、南宁、深圳四地区10家医院2002位做人工流产的未婚女子所做的“性与生殖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女性90%认为,如果双方相爱,就可以有婚前性行为。而关于性伴侣总数平均为1.2个,其中两个以上性伴侣达到23%。首次性行为平均年龄为20.3岁。1/3人首次性行为发生在19岁之前,8.9%发生在中学时代。未婚女性首次流产最小年龄为13岁。平均性生活年龄提前2.1岁。此外,被调查者曾有11.7%遭遇过性暴力,首次性行为中,有7.8%是被迫的(大部分是其男友)。

    由此可见:(1)即使针对特定的比较开放的人群,女性的首次性行为平均年龄也要20.3岁,仅有8.9%发生在中学时代。(2)接受调查的女性90%认为,如果双方相爱,就可以有婚前性行为,即绝大多数青少年女性是有爱才愿意发生性行为的。(3)性伴侣总数平均为1.2个,平均性生活年龄提前2.1岁,并不如媒体报道得那样开放。在中国大陆,18~23岁大学生才是性活动的主流群体,而不是13~17岁的中学生。所以,我们的青春期性教育要注意到我国城市青少年性活动的“后滞释放效应”。时下社会、学界一方面对青少年(中学生)性行为存在“高估”偏向,另一方面却对大学生性行为存在“低估”倾向。
, 百拇医药
    总之,我们实证调查发现:中国当代城市中学生性意识性行为的最新变化,其性行为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开放;性观念开放并不就意味其性行为之激进;当代中学生的性存在被人为“高估”和青少年性行为“滞后释放”现象等结论。并由此提出开放环境应该进行开放、科学的性教育;性教育有助于独生子女青少年安全地度过青春期;青春期性教育有助于减少青少年不安全的性。

    参考文献

    1 杨雄.青春与性[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167-169.

    2 姚佩宽主编.青春期教育调查报告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0.

    3 [英]J.C.考尔曼.青春期的本性[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5-9.

    4 Adler,T. Restraint is in style, new sex surveys find[M].APA Monitor, 1990,24.

    5 [美]保罗·马森著,孟昭兰等译.人类心理发展历程[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326.

    6 杨雄,等.社会转型与青年发展[M].上海: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4,79.

    [收稿日期:2007-07-08], http://www.100md.com(杨 雄)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