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性科学》 > 2008年第9期
编号:11685860
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调查(1)
http://www.100md.com 2008年9月1日 《中国性科学》 2008年第9期
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调查
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调查

     【摘 要】 目的:调查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状况,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从三所高校抽取在校大学生500人,以自编信、效度较高的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问卷为工具。结果:(1)理科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情况好于文科大学生,态度也更宽容。不同性别、不同成长环境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差异不显著。(2)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与其态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根据其认知情况可以较好地正向预测其态度。(3)第一次接触“同性恋”一词的时间不同的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存在差异显著。结论: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正确认知有助于他们对同性恋采取更宽容的态度。

    【关键词】 同性恋; 大学生; 认知; 态度

    同性恋作为一种性取向或性指向,指以同性为对象的性行为或性兴趣,具有同性恋性取向的成员只对或基本上只对社会中与自己性别相同的人产生性欲或爱慕。1973年,美国心理协会、美国精神医学会将同性恋行为从疾病分类系统中去除,对于同性恋的定义更正为:同性恋是指一个人无论在性爱、心理、情感及社交上的兴趣,主要对象均为同性别的人,这样的兴趣并未从外显行为中表露出来[1]。
, 百拇医药
    对同性恋的认知是指个体对同性恋的各种相关概念、知识的了解状况。美国在1993年进行的大样本调查发现,6%的男性能感受到同性的吸引力[2]。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教授根据一些调查认为,我国人口的3%~4%是同性恋者,下限为2%~3%[3,4],据此估算,在中国,至少有3000万同性恋者。人类对同性恋的认知进程表现为从刑事化到非刑事化、病理化到非病理化的过程。以往的研究显示[5]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状况随地区、时期及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不同。

    态度是对人、客体或观念的积极或消极评价,可以通过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映出来。研究表明,对于同性恋的态度,高学历者显得较为宽容和理解,认识也趋于理性[6]。在大学生群体中,本科生、未婚者、女生和低年龄组人群的态度更加温和[2],且城乡差异显著[7]。

    近年来,同性恋者这一特殊的群体已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但是,同性恋这一特殊群体能否在社会上以他们认为正常的方式生活,并不仅仅取决于他们自身及精神病学家对同性恋问题的看法,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社会公众对同性恋的认可程度[8]。大学生代表了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群,文化环境更为开放,更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且可塑性较强,他们对于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代表了社会整体认知和态度的重要发展方向。因此,对大学生群体进行调查有利于了解整个社会对同性恋人群的认知和态度,并对进一步开展有关同性恋的健康教育、消除偏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百拇医药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从三所高校抽取在校大学生样本500人,采用集体施测的方法,回收有效问卷451份,其中男生232人占51.40%,女生219人占48.60%;城市生长环境者151人占33.50%,农村成长环境者300人占66.50%;文科生273人占60.50%,理科生178人占39.50%;独生子女137人占30.40%,非独生子女314人占69.60%。

    1.2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的工具为自编的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问卷。其中,认知问卷包含15个涉及同性恋客观知识的项目(1-15题),如“男同性恋者都是娘娘腔”。采用“李克特式”四点选择方式,施测时被试需根据自己的认知情况对题干中的陈述句做出判断。除第2题、第7题使用反向计分外,其余题目选择“完全正确”得1分,“基本正确”得2分,“基本错误”得3分,“完全错误”得4分。得分越高说明认知越客观。问卷分为四个因素:对同性恋者性别意识的认知(1、4、9、11);对同性恋性质的认知(10、13、14、15);对同性恋者的性交往的认知(3、5、8);对同性恋的存在和生活方式的认知(2、6、7、12)。各因素内部一致性系数介于0.53~0.73之间,全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四因素累积贡献率为55.31%,项目之间的相关介于0.10~0.65之间,且相关显著。项目共同度介于0.40~0.71之间,符合效度要求。
, 百拇医药
    态度问卷包含18个有关对同性恋态度的项目(16-33题),如“同性恋者不应该从事教育工作”。采用“李克特式”五点选择方式,施测时被试需根据这五个选项表明自己对题干中陈述句的态度。除第17、19、22、24、30、33题使用反向计分外,其余题目选择“完全赞成”得1分,“基本赞成”得2分,“无所谓”得3分,“基本反对”得4分,“完全反对”得5分。得分越高说明态度越宽容。问卷共分为四个因素:对同性恋关注的态度(16、19、21);对同性恋者社会权利和地位的态度(17、22、24、30、33);对同性恋者职业和道德的态度(18、20、23、26、31、32);对同性恋不予回避的态度(25、27、28、29)。各因素内部一致性系数介于0.56~0.84之间,全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四因素累积贡献率为55.79%,项目之间的相关介于0.09~0.57之间,且相关显著。项目共同度介于0.47~0.64之间,符合效度要求。

    另外,问卷中还包含一个开放性项目,以了解大学生第一次接触“同性恋”一词的时间及途径。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2.1 认知总分和态度总分在各变量上的差异

    通过方差分析检验认知总分和态度总分在性别、成长环境、专业及是否独生四个变量上的差异,结果如表1所示。

    数据显示,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情况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成长环境和是否独生等方面也没有显著的差异,但在专业变量上的认知差异却极其显著,具体表现为理科生的平均得分(46.50±6.08)极其显著地高于文科生(44.14±6.00),态度差异在专业变量上也显著,理科生(58.15±11.52)对同性恋的态度比文科生(55.56±10.16)更宽容。而专业与性别、专业与成长环境、性别与成长环境等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2.2认知和态度各因素在各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通过方差分析检验认知和态度各因素在性别、生长环境、专业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等变量上的差异,结果如表2所示。
, 百拇医药
    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男、女)被试在对同性恋不予回避的态度因素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男:11.38±3.16,女:12.28±3.03);不同成长环境(城、乡)被试在对同性恋者性别意识的认知方面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城市:11.10±2.13,农村:11.65±2.13);不同专业被试在对同性恋者性别意识的认知方面(文:11.15±2.01,理:11.96±2.24)、对同性恋性质的认知方面(文:11.11±2.43,理:11.85±2.46)、对同性恋者的性交往的认知方面(文:8.98±1.73,理:9.45±1.73)、对同性恋者职业和道德的态度方面(文:18.36±4.87,理:19.98±5.40)以及对同性恋者社会权利和地位的态度方面(文:18.53±3.21,理:18.65±3.78)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在对同性恋不予回避的态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文:11.60±2.97,理:12.15±3.34)。

    2.3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识和态度的相关和回归分析, http://www.100md.com(张 涵 孙婷婷 王 鹏)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