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健康文摘·新医学学刊》 > 2008年第1期
编号:11587751
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临床检查和诊断(1)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月1日 《中外健康文摘·新医学学刊》 2008年第1期
     【中图分类号】R69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08)01-0036-04

    八十年代初期,纽约和萨姆·弗朗西斯科的内科医生,报告了一种在男同性恋人群中卡氏肺囊虫肺炎和卡波济肉瘤有不寻常的高发生率。此外,还报告了西非患一种罕见的消耗性肺炎(消瘦性疾病)的患者。美国的内科医生发现有此种特征的病人,病程进展快并快速丧失免疫功能。特别是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丧失,导致严重机会感染而死亡。这类病例愈来愈多,当时认为是与免疫缺陷有关的一种感染因子。事实如此,后来被确定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经对感染因子调查表明 此病显然与已感染个体有接触、输入污染血制品或暴露于如象血制品因子Ⅷ所感染。感染因子也可通过静脉注射,或通过静脉用药刺破机体而偶尔接触。此外,还可通过已感染的母亲垂直传播给婴儿。1983年,法国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从一患淋巴腺综合症同性恋患者的淋巴结分离到一种新病毒。接着美国加利弗利亚大学和国家卫生研究所在萨姆·弗朗西斯科分离出一种逆转录病毒,最终确定为AIDS病原。虽然,逆转录病毒最初有各种命名:淋巴结肿大相关病毒(LAV)、人类嗜T细胞病毒Ⅲ型(HTLV-Ⅲ)和AIDS逆转录病毒(ARV),最后由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统一命名为人免疫缺陷病毒,1986年,从西非病人中分离出明显引起AIDS的另一种逆转录病毒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9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