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8年第10期
编号:11598379
颜面部除皱术的相关解剖学研究及其术式沿革(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5月29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08年第10期
     Stuzin [29] 和Mendelson[30]提出了再造的概念。他们认为,面部除皱术的本质是一种再造手术,即再造年轻状态下面部各层组织间的解剖关系和位置。他们也强调皮下有限的剥离,SMAS 下扩大性的广泛剥离、松解,保持皮肤和SMAS 间的联系,同时必须将SMAS 缝合固定于颧弓表面的骨膜上,SMAS 上提固定后,将有效矫正鼻唇沟和下颌垂肉,也将减轻皮肤切口的张力,减轻术后切口瘢痕。

    1982 年Tessier[31]将颅面外科技术应用于美容外科,提出面上1/3 骨膜下剥离除皱术,他在眶外缘和上缘处进行骨膜下分离,使眉及软组织向上提升,术后取得更好的眉上提效果。Psillakism[32]在解剖中发现,认为随年龄的增长,骨骼由于脱钙体积变小,皮下脂肪变薄,肌肉的体积和张力变小,皮肤真皮变薄弹性变小,骨、肌肉、脂肪、皮肤的平衡破坏,松垂的软组织悬吊在体积变小的骨骼上,因此在治疗面部老化时必须将软组织提升,以重建他们与骨骼的平衡关系。并且他还发现,在眶上缘,帽状腱膜与骨膜间有致密的附着,在鼻根部,帽状腱膜与降眉肌、皱眉肌密不可分,在眶外缘,颞浅筋膜与颞深筋膜及骨膜紧密相连。因此,他将Tessier的原则应用到面中三分之一,建立了骨膜下除皱术的理论。他将颧大肌、颧小肌、提上唇肌、提口角肌表 面的SMAS与肌肉、颧骨相连,只有在骨膜下将上述诸肌从眶下缘、颧骨上分离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2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