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8年第10期
编号:11598376
颜面部除皱术的相关解剖学研究及其术式沿革(1)
http://www.100md.com 2008年5月29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08年第10期
     [关键词] 颜面;除皱术;解剖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R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4(a)-029-03

    年龄的增长使得皮肤的各层组织结构逐渐发生退行性改变,使得该处不仅出现松弛下垂,而且布满皱纹,即所谓的老化征象,尤其在面部最为明显。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手术的方法进行根治,统称为颜面部除皱术。对面部相关解剖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体现在术式上的日臻完善[1]。

    一般认为,除皱手术可以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

    1第一代除皱术

    这一阶段人们对面部老化的理解还仅仅局限于对局部皱纹的认识[1]。早期的面部除皱术包括3种方式:①局部皮肤切除缝合:Miller[2](1906年),Kolle[3](1908年)较精细地在皱纹局部设计新月形或椭圆形的切口,直接切除皮肤,不行皮下剥离。Bettman [4]进行了一些改进,他将切口设计在隐蔽部位(如头皮内) 或顺皮纹方向,手术必须双侧对称进行。其缺点是术后改善不是十分明显,且维持时间极短。② 局部皮肤切除,皮下剥离后缝合:包括Bames[5](1927年)与Burian[6](1930年),他们在切除皮肤后,于皮下潜行剥离一段距离,拉紧皮肤,将多余的皮肤切除缝合,并强调剥离时必须保留4 mm厚度的皮下脂肪层,其优点是术后效果有所改善,手术切口隐蔽,但维持时间仍较短[7]。③广泛皮下剥离的全颜面除皱术, 包括Mayer [8]及Lewis[9]等 ......
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0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