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9年第1期
编号:11727867
超前创新,构筑卫生工作的“邓州模式”(1)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09年第1期
     从军旅生涯到新闻宣传系统,又到医疗卫生系统,不同的行业他却做得同样精彩。

    他说:“只要事业心强,就可以很快从‘门外汉’走进来,关键在于有没有把心思用在工作上。苦思冥想的人早晚都会有灵感出现。”

    河南省邓州市卫生局局长赵飞,自2003年2月任职以来,邓州市卫生局在他的带领下,探索出了具有明显的地域色彩,但却十分切合当地实际的“邓州模式”,从而使全市的医疗卫生工作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多项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在见到邓州市卫生局局长赵飞之前,记者已经亲眼目睹了邓州市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所的健全设施、优美环境和人性化服务,了解到邓州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的深入民心,也听到了群众对他的各种赞扬,同事们对他的一致评价是:“思路清,超前意识、创新意识特别强”。怀着对赵局长的敬佩之情,记者走近这位百姓心中的好局长,去领略他的精彩人生。
, 百拇医药
    初上任,遭遇“非典”

    2003年春,中华民族骤然遭遇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

    面对猝不及防的“非典”疫情和严峻形势,刚上任的赵飞便挑起了邓州市辖区的“抗非”重担。他白天下乡搞调研,晚上查阅有关资料,积极向有关专家和同志们请教,很快便拿出了切实可行的“抗非”措施,对卫生系统进行全员培训,开展全民“防非”教育,并结合邓州市外出务工人员多、主要分布于高危区的实际情况,开展务工返乡劝阻工作。通过写慰问信、打亲情电话等,使40万名欲返乡的务工人员愉快地放弃了回家打算,成功阻断了这一重要传播源。在“抗非”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这位“门外汉”经受住了考验,并荣获“南阳市抗击‘非典’英模”称号。

    “非典”疫情平息之后,赵飞局长意识到,作为农村人口占全市人口总数80%以上的农业大市,邓州市农民群众的健康保障工作任重而道远,是全市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三农”工作的重要层面。于是,一个以“百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为载体的亲农、爱农、护农,帮助农民“减负”、“增收”的战役,很快便在邓州农村打响了:第一,组织医务人员深入农村走村串户,为农民群众进行免费健康检查,并逐人逐户建立健康档案;第二,在农村强力推行计划免疫门诊化集中接种和孕产妇住院分娩制度;第三,实行“乡医”驻村制度,为农民群众提供“零距离”的优质医疗卫生服务。邓州市每年投入200多万元,利用5、6、7三个月免费为农民进行健康体检,乡、村两级均建立了《农民健康档案》、《育龄妇女健康档案》和《0~7岁儿童计划免疫档案》,对体检中发现的患者及时引导治疗,对慢性病人实行跟踪服务。
, 百拇医药
    邓州市卫生局全面实施的“百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和后来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不谋而合。对于赵局长的这种超前意识和创新意识,他谦虚地笑道:“只要对中央的政策和基层的情况吃透,就容易找出创新点。照本宣科永远都是跟着别人走路。”

    新农合的成功之道:用简单对付复杂

    2006年,邓州市成为第二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赵飞局长刻苦钻研卫生部政策文件,认真执行上级指导意见。他带领邓州市卫生局的工作人员到全国各地参观学习,汲取各地新农合工作的优秀经验。更重要的是,他对全市农村卫生状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熟悉农民当前的收入情况、患病情况、患病后的承受能力,了解农民对新农合的所思、所盼、所想,把上级的指导意见与邓州农民的健康需求相结合,形成了“大小兼顾(既保大病又保小病),宽补高助(补助面宽,补助率高),管理严格,服务优质,预防为主”的政策特征,建成了具有邓州特色、人民满意的新农合制度。历经短短三年,2008年邓州市的参合农民达1400891人,参合率达99.9%;累计筹资达2.51亿元,支出1.96亿元,农民受益率达100%,所有邓州老百姓对新农合拍手称赞。邓州市先后两年被评为河南省先进,并在全省新农合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2008年,河南省政府、南阳市政府先后在邓州召开现场会议。中国社科院和南阳市人大在对邓州市新农合进行专题调研后,均给予了高度评价。
, 百拇医药
    探寻邓州市新农合的成功之道,赵飞局长说:“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个大的课题,工作很复杂。但是如果简单化来处理的话,支点就能很容易找到,用简单对付复杂,这就是个思维方式问题。” 他说,近几年,邓州市卫生局紧抓三项工作: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邓州的实施,二是三级卫生服务体系的健全,三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实践结果表明,这三项工作相得益彰,相互促进,达到了合作医疗良性运转、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农民普遍叫好、农民健康水平普遍提高的良好效果和良性循环。

    2006年,在新农合动员工作开始之时,为了保证在农民自愿参加的前提下提高筹资水平,邓州市委抽调1200名干部组成新农合政策宣传队,面对面地向农民宣传政策、解惑释疑,成功解决了可能出现的“逆向选择”(有病的参合,没病的不参合)问题。当年的参合率即高达85.6%,比河南省平均参合率高出了13个百分点。

    2007年,邓州市的参合工作由过去的“政府催群众”变为“群众催政府”,此时,赵飞局长立刻意识到卫生局的工作需要从一开始的“防强迫命令、防垫资”,转变为“防‘搭车’收费”,即需要防止某些基层干部以不交治安费、修路费等就不让参加合作医疗来“搭车”收费。邓州农民对合作医疗的拥护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 百拇医药
    从2008年开始,邓州市的合作医疗补助模式改进为“家庭账户+门诊直补+住院补助+慢性病补助+单病种复加补助+困难户医疗救助”。住院补助在乡镇达70%,全市平均住院补助达47%以上;界定了几种离不开门诊治疗又便于管理的慢性病,予以每年6000元的定额补助;住院分娩由80元提高到120元;对13种重大疾病实行复加补助,即在享受最高封顶线3万元后,仍可得到2万元的复加补助;对农村五保户、低保户采取财政扶持参合,住院复加补助3000~6000元的政策。这些政策经过一年的实践,因其补助率高、报销程序简单,农民切实得到了实惠,普遍反应良好,大大调动了农民的参合积极性和对政策的信任度。同时,由于参合率的提高,充实了新农合资金,体现了“大数法则”保险原理,更有利于住院补助水平的提升,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据赵飞局长介绍,邓州市的新农合补助模式在全国是唯一的,且其只适合于邓州,由此便形成了地域性较强、且自成体系的“邓州模式”。他说:“这种模式若放在其他县、市,很可能会导致财政透支。因为该模式的前提是参合农民群体大、筹资水平高,蛋糕做得大才好切!”
, http://www.100md.com
    “网底”建设推动新农合政策的实施

    作为农业人口大市的邓州市,长期以来,农村卫生基础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提起村卫生所,人们的印象就是一穷二白和“脏、乱、差”。作为“网底”的村一级卫生机构,一直以来都严重制约着邓州市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建设和健全。

    2003年,以赵飞为局长的新领导班子组建后,把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上了重要日程。新农合开展后,市卫生局把新农合制度作为促进卫生事业发展的机遇、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杠杆和提升服务能力的载体。对村级卫生机构进行了资源整合和合理配置,实行“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采取积极引进中央资金,本级财政强力扶持的办法,共投入2300万元,把乡镇卫生院全部改造一遍,使其基本走出贫困,谋求良性发展。同时,又运用“民间投入为主,政府适当奖励”的政策,三年内共投资近亿元,建成南阳市示范卫生所(室)395个,居南阳市第一。邓州市政府又优中选优,对100家“标兵卫生所”分别奖励2000元,对从事预防保健的村医每人每月给予一定的补助。鉴于邓州市卫生工作的突出表现,河南省卫生厅给予其100万元的村级卫生组织建设补助资金。, 百拇医药(王 丽 王 伟 崔松涛 丁自力 丁新伟)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