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2年第14期
编号:12232371
不同糖耐量个体外周血的白细胞计数与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5月1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第14期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糖耐量个体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糖耐量正常(NGT)者、糖耐量受损(IGT)者、糖尿病(DM)患者各40例,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血常规、血糖、血脂,比较各组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并分析白细胞计数与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IGT组白细胞计数较NGT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 < 0.05),DM组白细胞计数较IGT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白细胞计数与餐后2 h血糖(2 h 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呈正相关(r = 0.332,P < 0.01和r = 0.250,P < 0.05)。 结论 白细胞计数与糖脂代谢状态密切相关。

    [关键词] 白细胞计数;糖脂代谢;糖耐量;个体;外周血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5(b)-0191-02

    近年的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自然免疫和低度炎症性疾病。外周白细胞计数升高作为炎症过程的标志,其在T2DM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已引起相关学者的关注。本文旨在探讨不同糖耐量个体外周白细胞计数及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以期了解外周血白细胞与不同糖耐量个体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不同糖耐量个体共120例,其中NGT 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21~65岁;IGT 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19~66岁;DM 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21~66岁。NGT、IGT和DM的诊断根据1999年WHO的诊断标准。排除了心、肝、肾等脏器疾病和高血压等其他内分泌疾病。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一般资料统计 记录受检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血压,计算体重指数(BMI)。

    1.2.2 生化指标测定 所以受检者均于空腹12 h后清晨采血,采用自动细胞计数器测定白细胞(WBC)总数,采用日立Modular P型全自动生化仪测定,检测血常规、三酰甘油(TG)。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1.5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指标间的关系判定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间临床资料与生化指标比较

    NGT、IGT、DM三组间年龄、性别、BMI、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蛋胆固醇(LDL-C)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DM患者HbA1c、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PG)、2 h PG明显高于NGT(P < 0.05或P < 0.01)。IGT组2 h PG、TG等明显高于NGT组(P < 0.05或P < 0.01)。IGT组的白细胞计数较NGT组的明显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差异(P < 0.01),DM组的白细胞计数较IGT组的明显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差异(P < 0.01)。

    2.2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线性相关分析表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2 h PG和HbA1c呈明显正相关(r = 0.332,P < 0.01和r = 0.250,P < 0.05)。

    2.3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变量,以年龄、血压、血脂、BMI、HbA1c、FPG、2 h PG等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HbA1c、FPG、2 h PG分别是外周血白细胞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r = 0.20、0.33、0.27,均P < 0.01)。

    3 讨论

    近几年来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关于炎症因子的研究是热点之一。研究者认为摄食可能导致炎症反应,机体的抗炎效应可能阻止了胰岛素的正常功能,导致糖尿病。而机体中可能长期存在这种炎症反应,因而易于发生糖尿病[1]。诸多证据提示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可能与炎症有关。流行病学资料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血循环中的急性期反应产物和炎症介质水平升高;临床医学实践中,很早以前人们就已经发现水杨酸类抗炎药物具有降低血糖的潜能;基础医学研究发现,炎症细胞因子由于“交流(cross-talk)”可能削弱胰岛素的信号传导[2]。

    现在不少学者研究的炎症标志物也部分证实了这个想法,比如α-干扰素(INF-α)、WBC。Fritsche等[3]研究证实,WBC计数的升高与耐量的恶化程度呈正相关,并与胰岛素敏感性呈负相关。可能的原因是WBC通过介导慢性炎症反应和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来参与T2DM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DM组与IGT组、NGT组比较除了糖代谢异常外,确实存在较高的外周血白细胞水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也表明,HbA1c、FPG、2 h PG分别是外周血白细胞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这也进一步提示白细胞水平与糖代谢紊乱有重要的关系。

    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炎症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进展中所起的作用,也提示在出现炎症与2型糖尿病事件的数年前,就已经可以观察到炎症的生物学标志物,比如WBC水平升高。在相关研究中[4],与WBC水平较低的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WBC升高使2型糖尿病事件的危险性增加2倍。近期对相关数据所进行的分析发现,WBC水平升高确实是发生2型糖尿病事件的一项强预测因子。即使在健康个体中,WBC水平升高使相关的2型糖尿病事件危险性增加4倍。Tong等[5]和Shikata[6]等研究证实,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WBC的升高呈剂量相关性,当校正了其他已知心血管危险因子后,每升高1个单位(×109/L),WBC计数导致15.8%和12.3%的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http://www.100md.com(何冰 齐艳文)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