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2年第19期
编号:12252986
宋玉荣:钟情“满族医药”三十年(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7月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第19期
     与此同时,宋玉荣还收集到了国内诸多权威专家对于复方木鸡冲剂(颗粒)的研究成果。比如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李佩文教授的《复方木鸡颗粒降AFP及抗癌效果研究》,上海肝病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传染病医院高涛主任的《复方木鸡颗粒抗肝纤维化作用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孙新民教授的《复方木鸡合剂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评估》,沈阳药科大学徐成教授的《复方木鸡合剂在肝癌防治中的作用》及日本广岛大学药学部仲田羲启教授的《复方木鸡颗粒对人肝癌细胞株的新药效解析》等。这些论文,从不同层面,对复方木鸡颗粒在预防治疗肝炎、肝硬化、肝癌方面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1999年7月7日,顺应经济改革的大潮,丹东中药厂改制为“丹东药业有限公司”;2000年,在医药技术研发、产品检测、市场营销、人事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宋玉荣,被改制不久的企业聘任为总经理。从此,尽管肩上的担子重了,但她对于因“木鸡”而萌生的“满族医药情结”,却一丝一毫也未减退。

    宋玉荣继续介绍说:“尽管这期间,我们一直在做‘木鸡文章’,但我考虑更多的是,在我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中,藏医药、蒙医药、苗医药等经过挖掘、整理,都逐渐形成了自己清晰的发展脉络,形成了理论支撑坚实、开发应用广泛的医药体系,有相当一部分还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中国药典。相比之下,历史上曾经建立过全国性政权,现在拥有1000多万人口的满族,在其医药方面却一直处于方剂鲜有所闻、医者难见经传,或者被统称为‘中药’而失去特性的尴尬境地。因此,我渐渐萌生了要打出‘满族医药’旗帜,系统整理、挖掘满族医药,并从理论上给予归纳、总结的强烈愿望……”
, 百拇医药
    “尽管这个理念一直在酝酿,但我们正式对外提出‘满药’品牌,应该是在2008年。”宋玉荣接着介绍说:“2008年我们集团公司董事长张秀君,随同丹东市民委领导到宽甸满族自治县去搞‘兴边富民’活动。在宽甸县的下露河、振江一代满族聚居的地方参观、访问、交流时,提到了‘木鸡’。这一带是发现‘木鸡’这味满药的地方。在座谈时,大家提到民族产业,谈及‘木鸡颗粒’,‘木鸡颗粒源于满乡,那不就是满药吗?’这句话,与我们不谋而合!这让我们的信心更足了。”

    遍览典籍,为“满族医药”溯源寻根

    宋玉荣很清楚,“满族医药”概念的确立,最重要的是如何归纳它的理论体系。为此,宋玉荣在工作之余,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亲力亲为,多次深入到宽甸、凤城等满族人聚居地,走访老“萨满”,请教老郎中,获得了诸多宝贵的满族民间医药资料。

    提到他们针对满族医药搞的“田野调查”,宋玉荣充满了感情。她回忆说:“每次到满乡调查,我总能看到、听到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这让我们强烈感受到满族医药文化遗风尚存。比如说,满乡的人得病了‘赶紧扎孤扎孤(治疗)’;手不慎创伤了,‘快弄点儿八股牛上上’;脚扭了,‘掐把汗三七砸烂了糊(敷)上’。现在这些土话、土方,已经很少有人说、有人用了,只有在这深山满乡中,我们才能见得到、听得到。这些满族医药的‘活态’标本,见证了这个民族的医药文化仍然存在、并仍然在顽强地延续着。我那时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民族及其文化在历史上消亡的实例,古已有之。如曾建立过西夏王朝的党项族,建立过大辽帝国的契丹族,都早已灰飞烟灭,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这既是民族之痛,更是人类之痛。难道在今天,我们也要让满族医药文化、满族医药瑰宝,重蹈这样的覆辙吗?这是祖宗留给我们的传家宝,我们没有理由把它丢掉!”
, 百拇医药
    意识到满族民间医药面临的危机后,宋玉荣等人开始全面进行挖掘抢救工作。她首先想到的是,除了如今仍存在于满乡民间的“满族医药活化石”之外,肯定还有更多的记载存在于各种历史资料中。于是,宋玉荣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查阅了《清史稿》、《清裨类钞》、《清朝野史大观》、清《太医院配方》、《医宗金鉴》、《卫生鸿宝》、《赵文魁医案选》等相关典籍、书籍,从卷叠浩繁的文献中,搜索着有关满医满药的“蛛丝马迹”,并一一辑录,然后进行系统分析、整理。

    宋玉荣说:“在民间访问和查阅典籍的过程中,我首先考虑的,是满族医药与中医药的差异化问题。因为中医药是中华文化体系中一支十分强大的理论体系。以前,几乎所有少数民族的各民族医药,都被戴上过‘中医’、‘国医’的帽子,有些至今还摘不掉。所以,要想把满族医药从中医的‘筐子’里捡出来,就必须强化它与中医药的差异性。在没有打出‘满族医药’的品牌之前,我们打出的是地域特色。大概是在2005年前后,我公司在一些学术会议上,提出了‘北药特色’的理念。这样地域范围是小了些,但概念还是没有明确。有些专家问:‘北药’的特点是什么?还是不够确切。直到‘满族医药’确立之后,才将这一立题鲜明化,真正找到了‘木鸡’产品的归属。”
, http://www.100md.com
    硕果初绽,塑建“满族医药”的独特个性

    熟悉宋玉荣的人都知道,她有个绰号叫“宋满药”。“我到省里去开会,很多老前辈、老专家、老同行,一看到我,就喊:‘哦,满药来了。’在一起开会、吃饭,他们也都‘满药’、‘满药’地这样叫我,几乎都不喊我的名字,净喊外号啦。”提及这事儿,宋玉荣有点儿自嘲地说道。实际上,这都是因为她近些年痴迷于“满族医药”的研究、到处不遗余力地推广“满族医药”这一理念的“后遗症”之一。

    2011年6月,宋玉荣编著的专著《满族传统医药新编》正式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

    这部近20万字的专著,是宋玉荣从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组织多位满族医药专家与药学专业人员到满族聚居地岫岩、宽甸、凤城等地走访调查,挖掘满医满药文化,集中完成的心血之作。书中详细介绍了满族医药的文化、特点和秘方。记者翻阅这部沉甸甸的书籍时,发现全书分为《满族传统医药概述》、《满族传统诒方》、《满族成方制剂》、《满族传统医药歌诀》及三部分附录等章节,从满族医药与萨满教的渊源及形成过程,归纳出了满族医药的特点;从满族医药文化的内涵,论述了满族医药的传承、保护、发展的当代价值;从民族文化层面,论及了东北地域药材的特殊功效,并记录了木鸡(云芝)、人参、鹿茸、灵芝、蛤蟆油、龙胆等多种满族常用药材的民间传说故事及药理药性;从传统医药现代化视角,论述了满药方剂“复方木鸡颗粒”、“加味八珍益母膏”等成方制剂的组方原理和治疗机理等丰硕内容。, 百拇医药(刘志学)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