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3年第23期 > 正文
编号:12684735
责无旁贷,为推动浙东学科发展不辍不悔(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8月15日 中国医药导报2013年第23期
     浙江省三大经济中心之一的宁波市,位于中国的东海之滨、长江三角洲的南翼。这座南方城市不仅山青水秀、气候宜人,自然环境优美,更是中国经济最活跃地区之一。

    时序进入2013年5月份的中下旬之交,宁波这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接连迎来了两场学术盛会:一是“第十二届天一国际心血管病论坛”,二是“第二届宁波市医学会心脏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年会、第四届‘书心剑律’青年医师论坛”。据记者了解,在这两场几乎同时举行的学术会议上,担任着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务委员、宁波市医学会心脏电生理与起搏分会主任委员和宁波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兼心脏中心主任的陈晓敏教授继续出任大会主席。

    这两场学术会议圆满落幕后,本刊记者就论坛上各位专家学者和会议代表最为关心的我国浙东地区心血管领域的学术和学科发展等其他相关问题,对陈晓敏教授作了独家专访。

    一旬“天一”,孜孜以求十二载

    采访前记者了解到,于2013年5月17日至19日在宁波市举行的“第十二届天一国际心血管病论坛”,是由宁波市第一医院主办的。

    谈及这个在学界颇有影响的学术会议,身为大会主席的陈晓敏教授感慨地说:“今年的这届论坛闭幕后,‘天一论坛’就整整经历了十二届的发展‘节点’,走过了12年的漫长征程。12年,按照我国传统的12生肖轮回而论,也正好是完整的‘一旬’。作为本届论坛的主席,我心里感慨万千……”

    陈晓敏教授接着介绍说:“众所周知,宁波所在的浙东地区,其经济发展在我国是十分活跃和繁荣的地区,但在这个地区,医学学科的建设却相对薄弱,这与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不相称的。但这一地区的心脏病学,尤其是介入心脏病学,近些年来的发展则十分迅速。在这种大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建立一个精致的学术平台,共同推动浙东地区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天一论坛’就这样诞生了。为进一步扩大学科的影响力,加强同周边地区医院的交流,在2002年,我们举办了‘第一届天一国际介入心脏病论坛’,并得到了美国犹他大学的教授和国内专家、同道的大力支持,此后又得到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际友人和国内及省内专家的大力支持。论坛开办十二届来,我们始终秉承‘引进、合作、发展、创新’的既定会议宗旨,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医学理念,使浙东地区的心血管介入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天一论坛’也在省内、甚至国内具有相当影响力,并逐渐成为江浙地区的品牌会议;同时,我们借助会议的平台,交流心血管病的防治经验、研究进展,以及先进技术的应用,积极加强地区内学术领域的合作,共同推进浙东地区心血管病学的发展。”

    谈及刚刚闭幕的第十二届“天一论坛”,陈晓敏教授介绍说:“从2002年‘天一论坛’发轫至今,我们已经成功召开了十二届,这个论坛得到了国际、国内知名专家、友人及诸多同仁的热情支持。目前,这个论坛已从一个地区级会议,逐步成长为全国乃至国际性的会议,由单一的介入心脏病学讨论发展成为涵盖整个心血管领域的综合性会议。本届大会仍继续本着‘引进、创新、合作、发展’的既定宗旨,携手合作,以期进一步推动宁波市乃至浙东地区心血管病学的发展。”

    陈晓敏教授进一步介绍说:“本届会议设有冠心病介入诊疗、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临床心脏病学、高血压及相关疾病论坛,另外还有高级冠脉影像教程、ACC教育基地巡讲、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防治主题研讨;会议形式包括有主题报告、手术演示、论文交流、病例讨论和专家答疑等,同时还邀请了国内多位著名专家前来进行手术演示和报告。”

    陈晓敏教授简单回顾了“天一论坛”的发展背景之后,详细介绍了会议上的诸多学术“亮点”。他介绍说,在这届论坛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院长在谈到“干细胞治疗心力衰竭临床研究进展”指出,自2001年起,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已经走过了十多年,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干细胞的移植疗效及安全性,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包括开发新型干细胞资源,探讨干细胞移植的最佳时机、移植的细胞数量和浓度、移植的最佳途径、移植后细胞的最终命运,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和慢性心衰的机制及移植后的安全性问题等,这些问题都将依赖大规模标准化的临床治疗研究及完善的评价体系来解决。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必将为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衰带来新的曙光,推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进入新的生物医学时代。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傅国胜教授认为,近年来经桡动脉途径的冠脉动脉介入治疗(TRI)愈来愈受医患双方的欢迎,在某些中心已占到PCI总数的绝大部分。与经股动脉途径的PCI相比,TRI后患者即可恢复下床活动,无体位限制,且局部出血发生率较股动脉途径明显下降,因此颇受医患双方的欢迎。但是TRI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桡动脉较股动脉细小,血管穿刺要求较高,易痉挛,所使用的器械较股动脉途径偏小,血管径路常存在严重扭曲,导管支撑力下降等问题,容易使TRI失败。傅国胜教授结合近年来的临床经验,就经桡动脉途径处理复杂冠脉病变的一些常见困难做了系统回顾,并探讨了一些新的技术与技巧,以期对临床工作有所裨益。傅国胜教授还介绍说,TRI相对以往熟悉的股动脉途径来说,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只要“小心、耐心、有心”,绝大多数复杂冠脉病变可以得到顺利解决,相信TRI的成功率会随着术者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新器械的不断推动大幅提高,桡动脉路径会成为越来越多的术者的第一选择。

    浙江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朱建华教授则在会上指出:目前,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即使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等血运重建治疗,病死率仍较高。IABP是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循环辅助方式,在美国和欧洲的指南中,对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IABP术分别为Ⅰ/B和Ⅰ/C类推荐。但是,仅有注册研究证明IABP能够改善血压和冠状动脉血流灌注,而缺乏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且能否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证据仍然有限。 (刘志学)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