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4年第19期 > 正文
编号:12651552
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脑源性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时序性表达的实验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7月5日 中国医药导报2014年第19期
     [摘要] 目的 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随损伤时间的变化规律,以期为脑损伤时间的推断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方法 将9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及实验组(n=80),对实验组大鼠建立改良的大鼠弥漫性脑损伤模型,并根据伤后时间分为1、3、6、12、24、48、72、120 h组,每组各10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GDNF和BDNF表达,比较各组大鼠脑组织不同部位及损伤时间GDNF、BDNF的表达和变化规律。 结果 大脑、小脑、脑干组织中GDNF和BDNF阳性信号灰度在损伤后1 h组表达升高,6 h组达最高峰,12 h组开始回落;1、3、6、12、24、48、72、120 h组大脑、小脑、脑干组织中GDNF阳性信号灰度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各组各部位阳性信号面积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BDNF、GDNF可以作为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经过时间推断的实验指标 ......
------
    陈梅花 陈贵珍 贾万钧 孙汝亮 胡丙杰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广东省广州市卫生局;

    【摘要】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随损伤时间的变化规律,以期为脑损伤时间的推断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将9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及实验组(n=80),对实验组大鼠建立改良的大鼠弥漫性脑损伤模型,并根据伤后时间分为1、3、6、12、24、48、72、120 h组,每组各10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GDNF和BDNF表达,比较各组大鼠脑组织不同部位及损伤时间GDNF、BDNF的表达和变化规律。结果大脑、小脑、脑干组织中GDNF和BDNF阳性信号灰度在损伤后1 h组表达升高,6 h组达最高峰,12 h组开始回落;1、3、6、12、24、48、72、120 h组大脑、小脑、脑干组织中GDNF阳性信号灰度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各组各部位阳性信号面积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DNF、GDNF可以作为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经过时间推断的实验指标。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图像分析

    【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S2012020010882)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科技局科技计划——社会公益(医疗卫生类)立项项目(编号2013115)

    【分类号】R651.15

    颅脑损伤时间的推断是法医病理工作者一直致力解决的问题。目前尚未找到可应用于法医检案的切实可行的生物学指标。本实验采用改良大鼠弥漫性脑损伤模型[1],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法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 derivedneuro trophic factor,GDNF)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12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