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亚太传统医药》》 > 2007年第8期
编号:11755604
“激发点”穴位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36例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日 《亚太传统医药》 2007年第8期
     摘 要: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出现阵发性短暂的剧烈疼痛、无感觉缺损等神经功能障碍、病理检查亦无异常的一种病症。对采用“激发点”穴位注射疗法的36例治疗案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激发点;穴位注射;三叉神经痛

    中图分类号:R245.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7)24-057-01

    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出现阵发性短暂的剧烈疼痛、无感觉缺损等神经功能障碍、病理检查亦无异常的一种病症。多发于40岁以上,女性较为常见,临床上以第二支和第三支发病较多,分别占60%和36%左右,第一支较少见,可单独发病也可三支皆病。1998年至2005年12月,我科在临床中治疗36例,采用“激发点”穴位注射疗法,取得了较好效果。

    1 临床资料

    本组36例中,男13例,女23例,年纪最小38岁,最大82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29年。

    2 治疗方法

    2.1 取穴定位

    “激发点”又称板击点,当触及到“激发点”当即发作。位置:眶上孔,眶下孔,颏孔处。

    第一支(眼支):注药眶上孔,定位:眉的中间,距正中线约2.5cm处。

    第二支:眶下孔,定位:骨性眼眶下缘向下约0.7cm,距中线2~2.5cm处。

    第三支:颏孔,定位:下颌骨宽度中点距正中线约2.5cm处。

    2.2 穴位注射液配方

    2%利多卡因1~2ml,纯酒精99.5%,0.4ml。亚甲兰0.4ml。

    2.3 穴位注射方法

    用5号半针头针管,吸取上液备用,在患处支孔处先注入2%利多卡因1~2ml,如出现本支神经分布区域内麻木或疼痛消失为恰到好处。接着注射亚甲兰0.4ml或纯酒精0.4ml,深度0.5cm。每穴注射量:以达针皮下隆起为止。间隔3日1次,视病情进展情况1~5次为一疗程,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注射1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消失,2年未复发。

    显效:注射1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消失,2年有轻微反复者。

    好转:注射1个疗程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2年有反复者。

    无效:注射1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暂时减轻,2年有复发者。

    4 治疗效果

    本组病例36例,痊愈29例,占80.56%;显效4例,占11.11%;好转2例,占5.56%;无效1例,占2.77%,总有效率97.23%。

    5 典型病例

    刘××,男,53岁,工人,河南驻马店火车站,初诊:1996年11月16日,主诉:左侧面部阵发性疼痛一年,尤以左侧鼻旁为重,持续半月。患者原有脑梗塞病史十年,一年前冬季在一次冷水洗脸后发生左侧面部阵发性疼痛,面部肌肉抽搐,伴颜面潮红、流泪,夜间尤甚,严重影响睡眠。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第二支神经疼痛。经服药打针(用药不祥),效果不显。来我科就诊,经检查后为三叉神经痛第二支分布区神经痛。首先用5ml针,5号半针头,抽取2%利多卡因针2ml在左眶下孔处常规消毒后注入约1.5ml上液,随即患部神经痛消失,稍后,再抽取纯酒精0.4ml,只注一次,患者再无疼痛,随访二年未复发。

    6 体会

    三叉神经疼痛病因目前尚不明了,西医一般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种,病因有血管压迫、机械压迫、病灶感染、中枢病源、缺血及病毒感染等。其病机理有:半月神经及神经根有退行性变,神经节细胞浆中出现空泡,神经纤维有退行性过度髄化及分节段脱髄鞘伴轴索裸露的改变。疼痛发作呈阵发性、闪电样、刀割、针刺、烧灼样剧烈疼痛,一般持续时间为数秒,间歇期无症状。常因说话、吞咽、刷牙、洗脸诱发,并有明显的“激发点”,当触及到“激发点”立即发作。本病迁延,可出现局部皮肤粗糙,眉毛脱落,睡眠不佳,以致影响全身。针对本病,笔者采用“激发点”穴位注射,可使药物集中于神经周围,加大镇痛之功,达到疼消病除之目的。, http://www.100md.com(郭 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