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85
编号:13597116
《黄帝内经》五脏概念的研究及其意义(3)
http://www.100md.com 2018年3月1日 《世界中医药》 20185
     唯脾脉特殊。由于《黄帝内经》脾主时有2种模式,所以脾脉也有2种形式。其一,长夏耎弱即脾脉。耎弱有充和之义,指脉体柔和、搏势含劲,正是脾化水谷,精微化生功能的描述。“藏真濡于脾”,濡字阐明了脾概念中水谷化生精微的功能。其二,《玉机真藏论》说脾脉“善者不可得见”,与脾不主时之说相应。“不可得见”是指没有脾的专脉,而是含在其他四脏脉之中,其实就是脉中有从容和缓、搏势含劲之象,其机理正如该篇所说“脾为孤藏,中央土以灌四傍”,主化以荣养四脏。

    四时法则作为五脏概念的核心内涵,展示了与近现代生物医学脏器概念的根本差异,且贯穿于中医理论系统各部分和临床实践的始终。民国中医理论大师恽铁樵所说:“不知五藏气化亦由四时之生长化收藏而来,则求五藏之说不可得”。并明确指出:“《黄帝内经》之五藏,非血肉的五脏,乃四时的五藏。不明此理,则触处荆棘,《黄帝内经》无一语可通矣”。(《群经见智录·四时之五脏》)即是此意。

    22脏器意象是五脏概念的形态学基础古人以意象思维从五脏物象探索其功能特性[7],并特别将其功能归类纳入四时法则,形成了脏器之用与四时法则结合一体的四时五脏概念,因而五脏亦可称为气化之器[8]。分述如下:

    肝在膈下腹中胁旁,此位置与肝脉在身侧、应春合少阳、属半表半里相关。《难经》说肝有两叶,类比其时在冬夏之间而主春,阴阳属性在太阴太阳之间,根于阴发于阳而属少阳之义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3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