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201
编号:13518934
倪珠英教授运用芍药甘草汤治疗儿科疾病经验(3)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月1日 《世界中医药》 20201
     3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病案举例:某,男,6岁,因“反复腹痛2个月余”于2014年7月12日初診,症见:阵发性腹痛,以脐周、下腹部为主,饱食及进食寒凉之品后尤甚,痛剧时伴呕吐,纳食欠佳,精神可,二便调。查体:腹软,未扪及包块,全腹无反跳痛,脐周轻度压痛,肠鸣音正常。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辅助检查:血常规基本正常,C13呼气试验阴性,腹部淋巴结彩超:脐周多发低回声——肿大淋巴结可能。西医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诊断:腹痛(肝脾不和),治则:疏肝行气、活血止痛。处方:柴胡6 g、白芍6 g、赤芍6 g、枳实10 g、生姜10 g、法夏6 g、茯苓10 g、白术10 g、醋延胡索10 g、木香6 g、鸡内金10 g、炙甘草6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一周后二诊:腹痛稍有减轻,纳食好转,守前方加白芍至15 g、炙甘草至10 g,7剂。一周后三诊:偶诉轻度腹痛,无呕吐,食欲好,舌淡红,苔白,脉缓;处方:白芍12 g、炙甘草6 g,7剂。药尽而腹痛止,随访半年未再发作。

    按: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起小儿腹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多见于七岁以下儿童[9],属中医学“腹痛”范畴,《医学举要》指出“腹痛一证……在脏者,以肝、脾、肾为主,在腑者以肠胃为先”,表明腹痛的发作与肝脾关系密切,临床中尤以脾虚气滞、肝强脾弱(肝木乘脾土)多见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3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