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7年第34期
编号:11799009
白大衣高血压的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0月6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34期
     【摘要】 随着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近年来,研究白大衣高血压的报道越来越多。本文就白大衣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产生机制、对靶器官的损害等作一综述。

    【关键词】白大衣高血压;靶器官损害;防治

    白大衣高血压(white coat hypertension,WCH),指患者仅在诊室内测得血压升高而诊室外血压正常的现象[1],又称诊所高血压。近50年来,随着高血压诊断及防治研究的进展,白大衣高血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综合文献报道,白大衣高血压在初诊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12%~50%[2]。过去认为白大衣高血压是良性的,与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无关,可以不予治疗。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白大衣高血压研究的深入,许多学者对白大衣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靶器官损害及治疗原则和方案等提出了新的观点。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1 概述

    1.1 白大衣效应 Manicia[3]等首先在1983年描述了一个患者:在对患者进行动脉内动脉血压监测时,当身穿白大衣的医生进入室内,即引起病人血压的突然升高,在4 min内达到最高值.其平均血压升高值为27/14 mm Hg,在此后的10 min内血压逐渐回降。Manicia将这种短暂的升压作用称作为白大衣效应(White coat effect,WCE)或白大衣现象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1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