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8年第16期
编号:11621916
围麻醉期发生惊厥、癫痫、癔症应用丙泊酚的可行性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7月22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6期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用SPSS 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2检验,P2、MAP)见表2。两组相比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各自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相对比(尤其在5 min)生命体征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围麻醉期遇到惊厥、癫痫、癔症等急症时,有时很难明确判断是何种发作,但是了解它们各自的临床特点是有助于短时间作出明确诊断的。局部麻醉药引起的惊厥是由于局部麻醉药误入血管发生的毒性反应,多数患者在注入试验剂量后有不同程度中毒表现,如:舌或唇麻木、头晕头痛、烦躁、耳鸣、视力模糊、言语不清,大多数麻醉效果差或无效果、有些硬膜外麻醉拔出导管前端有凝血堵塞、或中毒后回抽有血,这与文献报道相一致[1]。局部麻醉药引起惊厥多为全身性强直阵挛性惊厥,由于肌肉不协调的痉挛而造成的呼吸困难,严重时危及生命,因而如何防范其发生非常重要。第一应用局部麻醉药安全剂量,勿过量使用;第二防止局部麻醉药误注入血管内,必须回抽;第三警惕毒性反应的前驱症状,如多语、肌肉抽动等,应停止给药;第四术前用苯二氮卓类药。据实验表明,地西泮剂量仅达0.1 mg/kg时就能提高惊厥阈[2];第五:局部麻醉药中布比卡因用盐酸罗哌卡因替代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6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