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 20197
编号:13542918
基于毒邪理论辨治神经感染性疾病及代谢性脑病(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7月1日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7
     毒邪有内外之分。外毒主要是指外感六淫之毒,如《素问·五常政大论》中所提到的“寒毒”“湿毒”“热毒”“燥毒”“大风苛毒”等。王冰注曰:“夫毒者,皆五行标盛暴烈之气所为也。”六淫之毒具有六淫的特征,又有别于六淫的特征。六淫之毒较六淫致病能力强,故称为六淫邪盛化毒、邪毒、病毒等等。当然,外毒还包括传染性强的疫毒,如《金匮要略》“阴阳毒”,《医贯》断言为时行疫毒。《寓意草·辨黃鸿轩臂生痈疖之证并治验》提出:“外因者,天时不正之时毒也,起居传染之秽毒也;内因者,醇酒厚味之热毒也,郁怒横决之火毒也。”时毒及秽毒皆属于疫毒,与六淫之毒有区别,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毒据其毒源不同分为附生之毒和本原之毒[1],附生之毒附生于火、痰、湿、瘀等,本原之毒由内而生,多因人体正气亏损,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导致气血逆乱、经络阻滞、水液代谢失常,湿甚蕴结为浊,浊甚蕴结日久酿致内毒。《金匮要略心典·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云:“毒,邪气蕴结不解之谓。”浊邪秽浊、黏滞、胶着,如脂毒、糖毒、蛋白毒、微量元素毒、尿酸毒等,在体内蓄积日久可转化为浊毒[2],毒邪伏藏于人体成为伏毒[3],人体正气尚可耐受制约毒邪,待正气衰弱之时,遇感而发,损伤机体。浊毒与痰饮、瘀血同为病理产物性病因,三者之间既可相互兼夹,又可互为因果、相互转化[2]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3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