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4年第9期
编号:13129906
医疗服务定价改革蹒跚前行(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5月1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4年第9期
医疗服务定价改革蹒跚前行

     最近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距今已逾12年之久。200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改革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意见》等三部文件,对医药价格管理政策进行完善。在此基础上,自2002年起,新版《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出台,全国20余省相继对医疗服务价格开展规范与调整。

    “在价格统一监管之前,各个地方制定项目的内涵和标准都差异很大,全国没有办法交流与对比,也无法进行监管和询价。”郭剑英透露,2000年以后,中央政府把医疗服务项目、标准和内涵进行统一管制。然而,国家发改委等价格监管部门的这种管制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不断遭到质疑。郭剑英对此回应称,医疗卫生领域涉及公共资金的使用和向群众提供公共产品,政府对这种资金的使用和费用标准肯定有担心。

    新的价格体系变动对政府执政能力提出挑战。由于缺乏相关实践,三部委联合发出的这一《通知》,缺乏对细节问题的论述与指导。新举措如何落地,仍有待于地方政府部门和医疗机构的积极实践与探索。郭剑英担心,如果在地方医疗保险报销过程中缺乏灵活性的措施,恐怕这一条政策将会落空。
, 百拇医药
    挑战同样存在于国家卫生计生委对于放开非公医疗服务定价后的医疗服务监管。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范晶认为,对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价格进行放开,以提高中高端和特需服务的营利性民营机构有可能会变更性质,一部分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可能会转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医疗服务定价的逐步放开,促使医疗行业监管思考管办分开。“政府监管的主流模式有威慑式和尊崇式。现今中国医疗服务的监管模式一直在威慑式和尊崇式中间摇摆。”范晶透露,为了强化政府对医疗机构的监管能力,中央编办已经批准国家卫生计生委在今年成立医院管理服务中心,通过建立专业队伍,从专业和技术角度进行具体的行业管理,走出一条回应式的第三方监管。

    然而,在一部分主政者和社会公众看来,医疗服务价格放开管制,恐将带来医疗价格的上涨,进而带动医疗费用的上升。CPI稳定、就业充分、GDP增长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指标,而医疗费用的上涨将拉升近年来持续攀升的CPI指数,这使得国家对价格调整异常敏感与谨慎。
, 百拇医药
    而事实上,在如此低的医疗服务价格之下,这种谨慎并未让中国患者享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惠。多年来,中国公众整体就医费用负担持续加重。医疗机构现有的主要补偿方式主要来自于“以药补医”“医技诊查”与“医疗服务收费”,而在当前财政补偿不到位的条件下,降低药品价格、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是最能有效处理医院财务缺口与降低医疗费用的办法。

    朱恒鹏曾就此开展相关调研,也证实了这一现象。客观而言,提高医疗服务价格能否降低医疗费用,高度依赖医院自身发展定位。“医院追求收支平衡而非利益最大化、医院的投资冲动受到控制、医生诱导需求的行为得到遏制”,成为这一假设能否成立的重要条件,而在公立医院垄断优质医疗资源的当下,政策效果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此次价格调整还被赋予了“倒逼公立医院改革”的重大期待。在解读《通知》出台的背后目的时,郭剑英认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在于“用开放促改革”,通过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的价格管制而逐步发现医疗服务的市场价格,促进医疗服务市场竞争格局的形成,外部加压让公立医院产生改革动力。“越是在体制内特别难以撬动和改变的东西,往往越会通过一个强有力的搅局者在体制外改革,这对公立医院下一步深化改革的确会起到倒逼作用。”陈勇对此颇为乐观。
, 百拇医药
    “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已被当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年内可能会有正式文件出台。”郭剑英表示,文件将对公立医院改革,特别是结合县级和城市公立医院的改革来推进服务价格的调整。而调整原则为既要有利于医务人员服务价值的体现,也定要有利于医疗服务价格结构关系的理顺。

    医保维新

    当得知《通知》出台以后,上海仁济医疗集团总裁郭跃感觉机会来了,他密集展开了与苏州、常熟等地医保部门的沟通,当地医保部门也愿意尝试新政。但乐观之后,郭跃依旧感觉底气不足,一方面由于患者的就医习惯短期内难以改变,更重要的是其尚无强大的谈判筹码。

    对于《通知》中所鼓励的医疗机构与医保部门的谈判,公立与非公立医疗机构负责人也有着类似抱怨,而医保部门也面临着同样挑战。在陈勇看来,医疗机构在与医保部门谈判问题上,普遍面临着缺乏谈判筹码的窘境。“不仅仅是非公立医院,占有很大份额的公立医院在跟医保承办机构谈判时都非常被动。”
, http://www.100md.com
    由于自身改革与医疗服务市场需求的不匹配,医保部门再一次被推到风口浪尖。医疗服务价格正逐步走向放开,而新政能否落地,医保配套改革尤为关键。显然,这一谈判机制的建立,有赖于医保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如何打破一家独大的医保体系,使医保保险从政府主导走向社会主导,进而实现医保管办分离,成为医保改革的核心。

    由此,朱恒鹏指出,在医疗服务供给方基本实现竞争化后,从宏观医疗资源的配置,到微观医疗机构效率的提高,以及合理诊疗行为的形成,核心之处就在于医保的支付方式,“如果还是执行以往的医保服务定价,医疗机构诊疗行为的重新调整变得相当困难。”

    一家医疗机构是否是医保定点单位,影响着大多数患者的就医选择。而签下医保定点的民营医院必须做出相应妥协,其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必须符合医保定点相关规定,实行与公立医院机构相同的报销支付政策。处于垄断地位的公立医院,对医疗服务价格形成了强势参考。面对医保定点,进与不进,成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民营医院的困扰。

    事实上,医保部门也有难言之忧。朱恒鹏举例指出,大型三甲医院即使发生医保违规行为,医保部门也基本没有取消其医保定点资格的可能。因此他建议,若将医保定点资格落到医生身上,将大大减轻大型三甲医院院长的管理压力,“甚至能帮医院调教医生。”, 百拇医药(张颂奇 黄柳)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