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4年第19期 > 正文
编号:12651565
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三大类中药研究现状和思考(3)
http://www.100md.com 2014年7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4年第19期
     2.3.2 蟾酥 蟾酥具有解毒消肿、强心止痛等功效。现代研究还广泛用于对癌症的治疗。华蟾酥毒基又名华蟾毒精,是蟾酥的主要活性单体之一,具有与蟾酥相类似的药理学活性。经图像分析仪定量检测,8 nmol/L的华蟾酥毒基即可显著抑制毛细血管的生成[32]。王南瑶等[33]研究发现华蟾酥毒基在体外可以抑制内皮细胞生长,在体内外均可下调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另外,华蟾酥毒基对鸡胚尿囊膜及裸鼠肝癌移植瘤新生血管形成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3.3 斑蝥 斑蝥具有攻毒蚀疮、逐瘀散结之功效。斑蝥中的有效成分是斑蝥素,可抑制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影响细胞的生长分化,去甲斑蝥素(NCTD)是中药抗癌活性成分斑蝥素去除1,2位两个甲基合成而得,对常见肿瘤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范跃祖等[34]通过建立荷瘤裸鼠胆囊癌模型和胆囊癌GBC-SD细胞模型分别进行血管生成随机干预实验,证明NCTD可有效抑制、破坏胆囊癌肿瘤血管生成,进而抑制胆囊癌的增殖与生长,其机制可能与NCTD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直接破坏血管内皮细胞、下调血管生成因子VEGF、Ang-2和上调血管抑制因子TSP、TIMP2表达有关。余涛等[35]实验结果证实,NCTD可以抑制HUVECS的迁移、黏附和管腔形成,下调促血管生成蛋白、VEGFR、V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对抗促血管生成的细胞行为和因素,可能是其体内抗肿瘤血管的机制之一。林晓燕等[36]研究证明NCTD能明显抑制CAM新生血管的生成,同时能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鸡胚移植肿瘤的血管生成,认为其抗肿瘤作用与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2.3.4 蝎毒 蝎毒作为一种传统中药,被应用于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癌症等十多种疾病的治疗。张月英等[37]认为,蝎毒多肽提取物可通过抑制前列腺癌细胞MMP-9蛋白及血管生成因子COX-2的表达而发挥其抗血管生成作用。张维东等[38]研究报道蝎毒多肽提取物具有良好的体内和体外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活性,并借此抑制肿瘤的生长。

    2.3.5 地鳖虫 地鳖虫具有破瘀血、续筋骨之功效。李穗晶[39]研究表明,地鳖虫纤溶活性蛋白组分具有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可用于肿瘤治疗。

    2.3.6 壁虎 壁虎具有祛风活络、散结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食道癌、肠癌、原发性肝癌、肺癌等。刘菲等[40]实验证实壁虎可减少肿瘤小鼠VEGF、bFGF的表达,抗肿瘤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3 讨论

    3.1 目前抗肿瘤血管生成研究的不足之处

    肿瘤血管生成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过程,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对抗肿瘤血管生成中药的研究不应仅局限于某一个层面,而应从分子、细胞、组织、肿瘤模型甚或肿瘤转移模型等不同层面进行其机制以及各信号通路的探讨,才是比较系统和科学的研究方法。从前面的文献资料可以看出,前人在中药抗肿瘤血管生成方面虽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多是证明其有抗血管生成的功效,多集中在药效学方面,而对其机制以及信号通路的研究不够深入。而中药又具有多靶点、多层次的优势,其既可作用于相关的基因,也可作用于相应的蛋白及受体。因此,从中医药抗肿瘤血管生成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进行深入研究,和肿瘤血管的发病机制相结合,找到更立体、更全面的研究方法。

    3.2 应加强对中药复方的研究

    目前中药抗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单药及其有效成分单体的研究,对中药复方的研究较少,而中药复方恰恰体现了中国传统医学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医临床治疗疾病最主要的方式和手段。从组分配伍方面讲:以抗肿瘤血管生成为例,如果某一处方具有此效应,在研究此处方时应从组分配伍中首先找出对抗血管生成起主要作用的组分,再找出对此主要作用有协同增效和减轻毒副作用的组分,进而强化其主效应并优化主效应的最佳剂量,然后对其机制进行深入探讨,这些工作仍需进行大量后续的研究。因此,应加强对中药复方在抗肿瘤血管生成方面的深入研究。

    3.3 应寻找合适的抗血管生成动物模型

    目前在血管新生研究方面CAM模型是应用较多的,但其有一些不足之处:人体内环境与CAM模型有很大差异,血管生成物必须植入绒毛尿膜囊使之诱导血管生成,难免产生人为因素诱导的血管生成。尽管CAM上肿瘤细胞存活率相对较高,但在CAM上传代,其生长模式和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是否已经改变,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中药单味药即包含各种成分,都可看成一个复方;中药复方由多种药味组成,而对每个复方进行药物加减,又生成新的处方,如此众多的药味和不同的组方形式,使这种研究模式工作量大,因此寻找并建立合理的药理模型显得十分必要。斑马鱼属于脊椎动物,是一种活体研究体系,其具有以下优点[41-44]。①筛选周期短:斑马鱼的胚胎发育期短,一般24~30 h即可得到试验结果;②胚胎透明、易观察:斑马鱼从胚胎到幼鱼期是透明的,很容易观察其活体状态下药物作用状态;③样品用量少,且为活体动物实验:斑马鱼的胚胎很小,每次测定只需要很少量的样品,但所进行的实验却是活体动物实验;④用药简单:待测化合物可以直接溶于水中并扩散到胚胎中,也可直接注射到胚胎;⑤与人类高相关性,筛选准确率高:目前已经广泛用于研究人类疾病和高通量药物筛选。因此,斑马鱼是目前极为理想的用于研究中药单体及复方对血管生成影响的研究模型。

    4 结论

    随着中医药研究的深入,其在抗肿瘤方面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中药在抗肿瘤血管生成方面的功效,必将成为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一个重要手段。若将中医药研究与现代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因工程学和临床医学等学科相互结合,共同探讨中医药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必将改善中医“疗效确切,机制不明”的尴尬境地,这对发展中医药的现代化以及使中医走向国际化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程磊 邓玉华)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