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4年第36期 > 正文
编号:12630670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4年第36期
     [摘要]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5月来本院就诊的频发TIA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治疗前及治疗7和14 d的PT、APTT、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FIB、PLT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6个月,治疗组未见TIA复发及脑梗死发生,对照组TIA复发7例、脑梗死5例。治疗组治疗7、14 d的PT、APTT均长于治疗前,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短暂性失语、瘫痪及感觉障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皆无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频发TIA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副作用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中图分类号] R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2(c)-0109-0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多在颈内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严重狭窄的基础上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或微血栓形成所致[1-2]。实际上,短暂性脑缺血症状虽轻,但如不及时治疗,易进展为脑梗死,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3]。本院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频发TIA,并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5月来本院就诊的频发TIA患者60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4],并经头颅CT和MRI检查排除脑出血和脑梗死,无房颤史,无活动性消化性溃疡及近期出血史等抗凝禁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49~77岁,平均(61.5±5.13)岁;伴高血压病或冠心病20例,伴糖尿病7例;颈内动脉系统TIA 16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14例;TIA平均发作次数3.9次;病程3~76 h,平均19 h。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48~78岁,平均年龄62.1岁;伴高血压病或冠心病19例,伴糖尿病8例;颈内动脉系统TIA 17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13例;TIA平均发作次数4.1次;病程2~75 h,平均18 h。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给予消除病因,两组均予口服雷贝拉唑(常州康丽制药有限公司,H20041056)20 mg,1次/d;口服瑞舒伐他汀(浙江京新药业,H20080483)10 mg,每晚1次;川芎嗪(贵州拜特制药有限公司,H52020959)120 mg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山东鲁抗辰欣药业有限公司,H20113013)200 mg,每晚1次。治疗组:低分子肝素钙(海南通用同盟药业有限公司,H20010299)5000 U脐旁2 cm处交替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口服阿司匹林200 mg,每晚1次。两周后治疗结束,两组均改为阿司匹林75 mg,每晚1次及瑞舒伐他汀10 mg,每晚1次口服。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及治疗7、14 d监测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浓度(FIB)及血小板(PLT)计数。②记录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③记录不良反应。④填写随访记录,了解有无TIA复发及脑梗死发生。

    1.4 疗效判定标准[5]

    ①显效:治疗7 d停止发作;②有效:治疗7 d发作次数减少,14 d停止发作;③无效:治疗14 d仍有发作;④恶化:发展为脑梗死。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随访6个月,治疗组未见TIA复发及脑梗死发生,对照组TIA复发7例、脑梗死5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PT、APTT、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FIB及PLT的比较

    治疗组治疗7、14 d的PT、APTT均长于治疗前,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的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的短暂性失语、瘫痪及感觉障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2.4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组于治疗期间仅有3例于注射部位出现轻微瘀斑,两组均无明显出血及皮疹等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较好;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亦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TIA作为脑梗死的预警信号,发病机制目前有很多假说,如微栓塞学说、血流动力学学说、炎症学说、盗血综合征学说等,其中大多数人主张微栓塞型和血流动力学学说[6-8]。抗凝治疗是TIA的主要治疗措施,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建议TIA患者首选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但抗凝药物治疗仅建议在伴有房颤和冠心病的基础上使用,不作为常规治疗。适当的抗凝药物有助于降低TIA的进展演变。 (王炳国 吴中亚)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