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5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620529
三七的炮制研究与规范(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2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第5期
     三七的炮制始载于明《万氏女科》,对其炮制方法为“末”,后《本草求真》载“研用良”。清《外科大成》载有“焙”。现行炮制方法颇多,除常用生品切片、碾细粉外,还有蒸、炸、酒制等多种方法[5]。试验及临床研究表明,三七的质量和药效与三七的炮制方法及炮制工艺有明显关系[4],加工方法不同导致三七有不同的功效,如三七的“生消熟补”[6]等,其原因与三七炮制前后药效成分的种类及含量的变化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全面收集有关三七炮制的研究报道,主要从不同炮制方法对三七药效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的影响进行汇总归纳,旨在为三七炮制的进一步系统研究提供参考。

    1 不同炮制方法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1.1 对止血作用的影响

    三七中含三七素,是止血的主要活性成分[7]。彭芸崧等[8]对给予不同炮制品三七的SD大鼠采取断尾方法,然后计算大鼠的出血时间,结果表明给予生三七的大鼠出血时间为153.43 s,蒸制品的出血时间为161.25 s,油炸品的出血时间为167.13 s,由此可知,生三七的止血作用强于其炮制品。

    1.2 对血脂的影响

    陈国珍等[9]通过研究生、熟三七对大白鼠实验性高血脂水平的影响,发现高温处理的三七(熟三七)能使高脂饲料喂养的大白鼠血清胆固醇升高79.30%,而生三七在一定程度上可使其血清胆固醇升高的幅度降低13.00%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7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