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6年第19期
编号:12866598
Barrett食管治疗后随诊中窄带成像技术的应用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7月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6年第19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BE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男60例,女40例,年龄35~78岁,平均(52.1±3.6)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与相关检查确诊为BE,并将癌变、重度异型增生与全身严重疾病者排除在外。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确诊后均被NBI内镜下APC治疗,相关参数为:功率60 W,氙气流量是2.0 L/min,治疗时间1~3 s/次。首先,借助内镜进入到食管中,于NBI引导下查找病灶并进行准确定位后,将APC探针通过活检钳孔道伸出镜外约

    1 cm至需治疗的黏膜3 mm处,以确保氙气离子体能够实现安全使用与电离。然后,将脚踏控制开关踩下,让氙气释放并通电,产生电离,形成氩激光,用于烧灼患者病灶表面黏膜,使之凝固碳化失活,使创面出现灰黄色痂或白色甚至棕黑色凝固斑[4-5]。一般情况下,以内镜下患者整个病灶与所有病灶灼除为宜,且操作过程中注意及时将腔内烟雾抽吸干净,以确保视野的清晰与治疗的顺利进行。术后当天,叮嘱患者偏冷半流质饮食,无需进行特殊饮食控制,且治疗后均被给予20 mg雷贝拉唑肠溶片口服,1次/d,连续应用8周。若8周后情况还未完全好转,可继续应用雷贝拉唑肠溶片。

    1.2.2 检查方法 治疗结束后,所有患者均接受为期6个月的随访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5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