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肝胆疾病 > 肝胆肿瘤 > 原发性肝癌
编号:13289569
AMPK信号通路在肝癌中的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7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8年第20期
     AMPK是能量稳态的中枢调节因子,它协调代谢途径,从而平衡营养供应与能量需求。其上游靶点主要分子为肝激酶1(LKB1),是位于

    19号染色体短臂上的肿瘤抑制基因,广泛分布于人体多种组织中。Rowa等通过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对LKB1mRNA检测的过程中发现,其表达很普遍,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组织中,只是表达的强度有所不同。研究证实增殖越活跃的肿瘤组织,其表达可能越强。也有研究显示,当LKB1在细胞中出现高表达时,在细胞核中的表达远远高于细胞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关键是位于细胞质中的LKB1。AMPK是LKB1的唯一底物,其通过使AMPKα亚基Thr172磷酸化而激活AMPK,进而在控制和调节细胞能量代谢、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和细胞极性中发挥作用。有研究表明,AICAR可诱导含有野生型LKB1的肺癌细胞凋亡,而当将LKB1敲除或者使其突变失活后,AICAR的肿瘤诱导作用明显抑制,这可能与突变的LKB1丧失了激酶活性,从而失去了对细胞生长增殖的控制有关。这也进一步证实了LKB1对肿瘤负性调控的观点。

    AMPK的下游靶点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STK,其活性能够被雷帕霉素抑制。mTOR主要通过调节蛋白质翻译来控制细胞生长。活化的AMPK可抑制mTOR的活性,抑制蛋白质的合成翻译,进而起到负性调控肿瘤生长的作用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2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