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管理》 > 2017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3210580
医学教育之辩:精英化,还是去精英化?(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2月1日 健康管理2017年第12期
     有些地方甚至提出一律采取精英化培养模式来培养医生。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医生水平具有同质化、高素质、独立行医能力强等特点,从医疗服务能力来看无疑是很好的。但是,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比重高,他们的医疗需求也很大,这就带来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精英化培养的医生会到农村去吗?

    精英化医生就业首选大中城市

    欧美发达国家的医生培养模式是精英化培养,大多属于本科后教育,一般说来是严进严出,培养的人数不会太多。而且培养周期长、培养成本高(寒门学子学医的概率较低)。当然,培养出来的医生整体水平高,出来之后就能够独当一面。

    而且这样精英化培养出来的医生,工作收入也是非常可观的。我们向他们学习这种培养模式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采取精英化培养的医生愿意到农村医疗机构来工作么?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医生们不愿意到农村去,尤其是经济落后、公共资源配置低下的农村。

    有媒体曝出美国的乡村医疗和保健服务几乎不赚钱。据预测,未来10年内,美国将有多达600多家乡村诊所被迫关闭,如果这些初级医疗机构倒闭的话,患者就医将会因路途遥远而被延误或滞后,将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

    美国尚且如此,再来看看我国的情况。在浙江省有一批经过4年精心培养的30名全科医生(本来有43名,其中13名中途退出)从浙江大学医学院毕业,被分配到省内20家医院和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一年之后,这支队伍只剩下5名医生还在从事全科门诊,而在社区工作的则全部流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城市的基层医疗机构,条件明显比农村好,同样也留不住人!

    不论是经济待遇、公共资源配置、职业发展前景,农村医疗机构都远远不能与大中城市的比。精英化培养出来的医生肯定会选择经济条件好、发展前景好、公共资源集中的城市。

    农村对精英化医生不具备吸引力

    首先从待遇来看,农村毫无竞争力。当前的实际情况是,大中城市医疗机构的医生收入远远高于农村的医务人员。虽说国家这几年投入了海量的资金来强基层,但是现有农村医疗机构的医生收入水平低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虽然有关部门一直说要提高基层医生待遇,但是不可能提高到和城市医院医生一样的水平。这样一来,在经济上既不能对精英化培养的前期投入有对等回报,也不能保证精英化的医生有一个体面的生活,所以精英化培养的医生肯定不会选择农村;其次是,在农村从事医疗工作的职业前景暗淡。

    精英化医生即使能够下到农村,由于农村医疗实施的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工作并重,基本医疗就意味着常见病、多发病的常规诊治,医疗机构内很难有足够的团队支持,稍微难治的病人必须转诊;而十四大类的公共卫生工作又需要精英化医生的落实。大量繁琐、重复的无效劳动令现在的农村医生都叫苦不迭,精英们能坚持得下来并做出一番成绩么?可能会有少数人会有,但是大多数的精英抛弃农村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精英化医生的家庭不会选择农村

    医学生花了十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够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医师,成长时间是普通本科生的两倍还多。人家可以独当一面了,医生还在学习中。在此期间,一个家庭的经济投入非常大。

    这样一来,如果选择在农村从医,收入低廉、发展不好,前期投入无疑是打了水漂,大多数家庭在提供参考执业地点的时候不会选择农村。

    农村同样也需要医生

    如果精英化培养的医生去不了农村,假设在农村又没有其他的医生可以提供医疗服务,农村的农民该怎么办?

    估计农民只有三种选择:要么经济条件不允许,有病不看,听天由命,等着自我康复或者疾病加重;要么求神拜佛或者找神医、巫医之类的,将生命寄托在神灵或江湖骗子手中;只有那些经济条件允许的农民才可能到城市医院,享受精英化医生的服务,这样一来势必增加城市大医院就诊压力。

    这样的发展态势一定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现阶段,我们需要精英化,但也意味着放弃普通医生

    这样看来,在医生的培养方面,还是要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可以建立一定规模的精英化医生培养体系,以提高整体医生的实力。这些精英化的医生主要分布在国内一些三级甲等医院或者民营医院、个体诊所。

    同时,还是要保持一定程度、一定规模的大众化医生培养,也就是当前还在实施的医学本科教育、大专教育、以及当前比较流行的定向委培。通过这些模式培养周期相对较短、成本较低的医学人才,让他们能够留在基层,以缓解农村或者不发达地区缺医少药的状况。

    所以说两条腿走路比较均衡,只靠精英化一条腿,有可能导致农村医疗的瘫痪,但仅靠大众化培养模式,又不利于医学的发展。等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农村就业的医生在待遇和职业前景方面与城市的医生差别不大时,精英化的医生也会逐步到农村执业行医。这时候,精英化的医学教育才会全面取代大众化教育。如果不考虑现有国情,一下子全面推广医生精英化,那么农村的医疗状况就堪忧了。

    中立方:医学教育 育师为先

    不可否认,决定医学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師水平。教师犹如“将领”,其学识素养和精力投入直接影响所带之“兵”的水平。如何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将领”,蓄积更多优秀师资?北京协和医院(下称协和医院)积累出多条路径。

    协和医院历来重视医学教育,尤其在师资培养方面,既有传承又不断创新,内外兼顾,为全国培养输送了大批师资型医学精英。

    奠定现代医学教育模式

    早在1917年,协和医学院建院之初,创办者洛克菲勒基金会即表示:“协和的主要任务是招收有前途的医学生,培养高质量的可做领跑者的医师、教员和科学家。”

    1921年协和医院建院后,便一直秉承这个理念,逐步形成“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和兼容并蓄的特色文化风格,创立了“三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和“三严(严肃态度、严格要求和严密方法)”的现代医学教育理念,形成以“教授、病案、图书馆”著称的“协和三宝”,总结出“传帮带”、导师制等教学经验,成为中国现代医学教育的基石,先后培养出张孝骞、林巧稚、黄家驷、曾宪九等一大批医学大师,成为中国现代医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