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周刊》 > 201810
编号:13596160
《黄帝内经》中阳气的论述及应用(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3月12日 《健康周刊》 201810
    

而在《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又有所谓“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的论述,意指在疾病发生后,早晨时,阳气初生,抗邪于外,此时病人 多数感觉病情减轻,精神清爽。到了白昼,此时阳气充足,病情将会继 续减轻稳定,部分症状可暂时消除而恢复正常,精力会更充沛;到了傍 晚之时,阳气逐渐消退,这时病情将会渐渐加重,白天時消除或减轻的 症状又会再次出现或加重;而到了夜间,此时阳气将尽,不仅已有的病 症加剧,某些危重的症状也可能在此时突然发作,有时甚至会导致死 亡。这种疾病的变化规律与人体阳气的昼夜消长节律之间的变化联系, 对我们指导养生防病,以及对疾病的治愈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素 问 · 四气调神论》中“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所 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阴阳四时是万物盛衰存亡的 根本,而春夏之时,阳气升发,而盛于外,此时须护养体内阳气,使之 保持充沛,则可以是身体有活力,精神充沛,外邪难入,且对阳气的护养, 进而也可推动秋冬之阴的生长。现在所说的“冬病夏治”就是由此而来。

《素问方盛衰论》指出:“是以春夏归阳为生,归秋冬为死”。 保阳气,益阴精,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人之生长壮老, 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所以,“阳强则寿, 阳衰则夭”,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阳气是人身之 本源,阳气充足,人的身体才能更健康,更有活力。心病为例,心律 失常属于临床常见病,多数患者表现心悸、心动不安、萎靡气短乏力 等,从中医角度看发病主要原因是肾阳亏损、水火不济,因抑制心阳, 产生心动不安的症状,治疗时,则补肾助阳,使心肾交通,水火既济 [2]。 这充分体现了《黄帝内经》中阳气在医学上的应用,着重强调了扶阳 对疾病的治愈作用。

4 结语

综上阳气在黄帝内经中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对中医学的发 展也至关重要,在中医学中是绕不开阳气的,阳气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之一,阳气的充沛可以有效的预防控制疾病,御邪于外,在对疾病的 治疗时,调节人体阴阳,使人体阴阳和谐,其病自愈。《黄帝内经》 中对阳气的论述,影响着中医学中阳气的发展,也为阳气学说的进步 以及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并继续为其提供者动力与源泉。

参考文献

[1] 王清任 . 医林改错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36

[2] 张 莹 .《 黄 帝 内 经 》 之 扶 阳 思 想 阐 微 [J]. 亚 太 传 统 医 药 ,2017,13(10):28-29., http://www.100md.com(刘元培 胡少旭)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