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传染科 > 流行性感冒
编号:13355955
流感大流行在中国!防控工作从“靠喝绿豆汤预防”迈进了“实时监控快速反应”
http://www.100md.com 2018年9月11日 保健时报 第1193期
     指导专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处呼吸道传染病室主任 冯录召

    保健时报记者 燕声

    善变、传播迅速、难以预测……这些都是流行性感冒惊人威力的表现。回望历史,流感曾带给我们满目疮痍、绝望无助,给人们内心留下了难以平复的伤痕,正所谓来自天堂的灾难。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处冯录召介绍,从古希腊时期至今,人类历史记载发生过十几次流感大流行。过往百年,有明确证据的流感大流行出现过5 次(WHO 定义了4 次),累计数亿人感染和数千万人死亡。这5 次流感大流行均波及中国多个地区,其中3次被认为是从中国开始暴发。

    展开抗击流感的历史画卷,其中充满了人类与流感病毒斗智斗勇的画面,对流感的防控我们实现了从无能为力到成功应对的巨大飞跃……
, 百拇医药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处呼吸道传染病室主任 冯录召)

    画面1“西班牙流感”(H1N1亚型)感染率、致死率、传播速度皆前所未有,我国主要靠民间组织控制疫情

    流行路线:流感最为肆虐的一次始于1918 年,1914~1918 年间人类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约1000 万人在战争中丧生。随之而来的是1918 年出现并随后席卷全球的“西班牙流感”,这场流感大流行造成全球4000 万~5000万人死亡,远超第一次世界大战战死的人数。“西班牙流感”其感染率、致死率和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速度都前所未有,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事件之一。

    1918 年,我国从南到北多个地区都暴发了疫情。根据史料记载,最早的疫情出现在南方城市,从5 月开始,广州、上海、温州等地暴发局部疫情。至1918 年年底,疫情已蔓延到河北、东北各省,部分省市,如北京市,发病率高达50%。我国估计死亡人数为400万~950 万。此次流感大流行一直持续到1919 年初,民国第一个公共卫生机构“中央防疫处”也于1919 年6 月在北京成立。
, 百拇医药
    应对措施:1918 年“ 西班牙流感”中,由于缺乏对流感病毒的了解,主要依靠民众、教会和其他公益组织开展知识传播、患者隔离等有限的非特异防控措施。个别地方政府组织民众在房屋上喷洒石灰水以及焚烧大黄和苍术来消毒空气,并建议多食用绿豆汤预防疫情。此外,建议民众服用银翘散抵御感染,中药因此成为最常见的防治方法。民间组织在疫情控制中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

    画面2 1957年“亚洲流感”(H2N2 亚型)造成全球100万~400万人死亡,缺医少药、捉襟见肘

    流行路线:1957 年2 月我国贵州省出现流感暴发,3 月传播至内地其他省份,4 月蔓延到香港地区,短时间内导致超过25 万人患病。随后经东南亚各国和日本传播到其他国家,形成“西班牙流感”后最严重的大流行,被称为“亚洲流感”,在全球造成100万~400 万人死亡。1957 年年底,第二波疫情又在我国北方部分省份蔓延,农村地区尤其严重。
, http://www.100md.com
    应对措施:这次大流行是我国建国以来出现的最严重的流感疫情。在物质匾乏、缺医少药的年代,如此大规模的流感疫情无法得到有效应对,卫生部门仅能依靠报纸和广播介绍流感常识和应对办法,相应的疫情数据也不完整。在一些疫情严重地区,人员密集的电影院和剧场被强制歇业,个别学校出现了学生集体患病导致停课的情况。这次大流行促使我国政府在这一年建立了国家流感中心,并印制了《流行性感冒手册》发放到各地用于指导流感防控工作。

    画面3 1968年“香港流感”(H3N2 亚型)疫苗和治疗药物在我国均不可及,主要靠隔离、宣教和使用中药防治

    流行路线:1968 年7 月香港地区暴发流感疫情,约15%的当地居民被感染,8~9 月逐步传入新加坡、泰国、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同年年底到达北美洲地区。这次大流行被称为“香港流感”,其强度与1957 年“亚洲流感”相当,导致全球100万~400万人死亡。我国大陆地区出现了两波疫情,1968年7~9月从南方开始向全国扩散及1970年6~12月间的夏季南方流行和冬季北方流行。此次流感使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受到了影响。
, http://www.100md.com
    应对措施:1958年和1968年的两次流感大流行中,流感疫苗和抗病毒药物在我国均不可及,故而我国主要采取隔离传染源、加强卫生宣教、使用中医药预防和治疗,以期达到减少发病和死亡的目的。

    画面4:1977年“俄罗斯流感”(H1N1亚型)主要感染者为青少年我国监测网络、信息系统等技术在进步

    流行路线:1977 年11 月“俄罗斯流感”在前苏联远东地区暴发,并蔓延至欧洲、亚洲、美洲乃至大洋洲地区。不同于其他大流行,这是一次“有年龄区别的”疫情,主要感染者为出生于1950 年以后的青少年。WHO将此次疫情定义为较大规模的一次流行,而未及“大流行”。虽然被称为“俄罗斯流感”,但研究人员发现早在1977 年5 月下旬,我国天津市、辽宁及吉林省等地区就已经发生了同一亚型流感疫情。随后该病毒由北向南在我国多个城市传播,因此一些专家认为“俄罗斯流感”的地理起源也应该在中国。国家流感中心收集的1968~1992 年的监测报告显示,1977 年我国流感活动的强度仅次于1968年,高于其他年份。
, 百拇医药
    应对措施:20 世纪50 年代,我国开展流感监测并建立实验室。1977 年的“俄罗斯流感”中,我国有限的数据已能观察到城乡的发病和死亡的变化。随着我国流感监测网络的不断完善,信息系统的发展和实验室检测技术在提升。

    画面5 2009年甲型H1N1流感(pH1N1亚型)我国从加强疫情监控、国境检疫、集中隔离和救治,到加强疫苗的研发和使用,防控工作取得了重要成绩

    流行路线:2009 年4 月25 日,WHO宣布在墨西哥和美国暴发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甲流)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公共卫生紧急事态”。该次甲流大流行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数十万人死亡,我国因成功的预防应对和医疗救治,有效降低了患病率和病死率,但仍有3 万多例的超额死亡。

    应对措施:我国政府在第一时间成立了由原卫生部牵头、33 个部门参与的应对甲流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疫情控制措施。在最初几个月通过系统的隔离疑似患者及其接触者,对可能出现的输入型病例进行严防严控,并提供财政支持扩大流感样病例哨点医院与实验室网络,加强主动监测。从2009 年6 月开始启动并迅速完成了疫苗研发,于当年年底前完成了近5000 万例的甲流疫苗接种。同时,从疫情初期开始,我国卫生部门及时向WHO 和有关国家及地区通报中国甲流疫情,在国内也通过媒体在第一时间准确地发布国内外最新疫情信息。有效的防控措施最终使我国成功地遏制了甲流疫情在国内的大规模暴发,而我国政府透明与及时的应对方式也受到了WHO 的赞扬,是2009 年度卫生领域国内公众满意度最高的一项工作。

    冯录召说,与1918年相比,如今世界人口增长了4倍并且交往更加紧密,每天都有数百万人在跨国旅行。若流感大流行再次出现,其传播速度和造成的公共健康危害与社会经济影响将无法估量。但目前公众对流感还缺乏科学认知,流感疫苗接种率很低,今年年初的严重流感季也暴露了医疗系统的服务能力还无法满足激增的治疗需求。因此,无论是提高公众防病意识,还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我们仍需继续努力。(本文部分内容摘自: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8,39(8):1028-1031 DOI: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8.08.001),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保健 > 食疗药膳 > 食物大全 > 粮食豆类 > 绿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