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doc资料 > 最新03 > 正文
编号:11713674
第九章. 清热剂 .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134kb)。

    第九章 清热剂

    [教学目的]

    1.熟悉清热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掌握方剂:白虎汤、竹叶石膏汤、清营汤、凉膈散、仙方活命饮、龙胆泻肝汤、左金丸、玉女煎、芍药汤(9首)。

    3.熟悉方剂: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四妙勇安汤、导赤散、泻白散、清胃散、白头翁汤、青蒿鳖甲汤、清骨散、当归六黄汤(10首)。

    4.了解方剂:普济消毒饮、苇茎汤、六一散、清暑益气汤(4首)。

    [教学内容]

    【定义】凡用清热药物为主组成 ,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清热等作用,以治疗里热证的方剂,统称为清热剂。

    【立法依据】 本类方剂是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热者寒之","温者清之"。《素问.五常政大论》"治温以清","治热以寒"以及《神龙本草经》"疗热以寒药"的治疗原则而立法的。属于八法中的"清法"范畴。

    【功用与适用范围】

    本类方剂适应于治疗里热证(包括实热证和虚热证)。

    表热证--汗法

    实热证 半表半里热证--和解法

    里热证 部位(脏腑热证)

    热证 清法

    阶段(气、营、血分热证)

    虚热证--清补两法结合(包括清法)

    【分类】

    根据里热证的病邪部位(在脏在腑)不同,发病阶段(气、营、血)不同,病变性质(虚实)不同而将本类方剂分为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热祛暑、清虚热等六类。

    【注意事项】

    1.本类方剂只用于外无表证,内无积滞的里热证。.

    2.辨别热证的虚实,分清在脏在腑,热证的病变阶段,是在气还是在营血;

    3.辨别热证真假,勿被假象所迷惑。

    4.注意苦寒、滋阴药久服每易败胃或内伤中阳,必要时配伍醒胃、和胃之品。

    5.配伍反佐药:热邪炽盛,服清热药入口即吐者,可于清热剂中少佐辛凉之姜汁,或采取凉药热服的方法。这种药量宜轻,宜少。

    6.屡用清热药而热不退者,乃因"寒之不寒,是无水也"的缘故,应立即该用滋阴壮水方法,阴液复而热自退。

    7.权衡病情轻重,掌握药物用量。大热之证用清热之剂太轻,则如杯水车薪,无济于事,病必不除。微热用量太重,则诛伐太过,阳气受损,热去寒生。

    8.注意病人的体质,如阴虚之人,素体多热,偶患热证,治疗当清中护阴,用清补之法。阳虚之人,素体多寒,若患热证,也不可清法太过,防止加重寒相。

    9.1清气分热

    清气分热的方剂,具有清热除烦,生津止渴的作用,适用于热在气分,热盛伤津,或气阴两伤之证。症见壮热烦渴,大汗,脉洪大,舌红苔黄,脉洪大或滑数;或余热未清,气阴皆伤,症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口干舌红等,本类方剂常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石膏、知母等组成,代表方如白虎汤;

    白虎汤*

    【来源】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命名】 本方命名具有迷信色彩,冠以白虎之名喻本方清热之功强大。

    【组成与方解】

    石膏--辛甘大寒,清热泻火,以制气分之热盛 (君)

    知母--助石膏清热,滋阴生津 (臣)

    粳米--益胃护津,防膏、知大寒伤中 (佐)

    炙甘草--调和诸药 (使)

    白虎汤是治疗阳明气分热盛的主方。阳明为多气多血之腑,正盛邪实,邪正相争非常激烈,故出现阳明四大症: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

    大热--阳明主肌肉,里热熏蒸,故身大热

    大汗--热逼津液外泄

    大渴--热为阳邪,最易伤津液

    脉洪大--热盛于经,搏动脉道

    本病证从病位来看,属于肺胃实热,从其性质来看,属于阳、热、实、里证。由于阳明属胃,病邪已经离表,故不可以发汗;本症虽有大热,但尚未形成腑实便秘,故又不可下之;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热者寒之"的治疗原则,应当选用大清里热之品;但是由于热盛伤津,若用苦寒之品,则更伤其津化燥。所以,本方选用甘寒滋润,清热生津之法较为适宜。

    故方中重用石膏,辛甘大寒,既可清热泻火,又可生津止渴,以制阳明之热,本药重在清泄肺胃,除烦渴,可谓一举三得,为方中主药;知母虽然苦寒,但其质润,清肺胃气分之实热,则津液不耗而阴液暗长,功专清热养阴,既助石膏清热,又治热邪已伤之阴,为臣药;粳米、甘草和胃护津,又可缓石膏、知母大寒伤中之偏,并可使药气留连于胃,使诸药更好的发挥作用,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本方虽然只有四味药,但清热生津之功却非常显著,气热得清,则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等诸症自解。

    【配伍特点】

    清热生津--所用清热药石膏、知母,一甘寒、一质润,均可生津润燥。

    寒凉不遏--石膏辛寒,可透邪,粳米、甘草护胃,使寒不伤中。

    【功用】

    清热生津

    【主治】

    阳明气分热盛(阳明为伤寒论的六经之一,气分为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之一)

    【临床运用】

    1.使用本方应以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为主要依据(白虎汤临床使用时不必具备典型的四大证)。伤寒论以本方为治疗阳明经的主方。温病学家用治气分热病。

    2.本方是一首强有力的清热剂。凡热性病具有气分热者,如大叶性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性肠炎、牙龈炎、产后发热、风湿性关节炎等。

    3.阳明气分热盛+气虚、津伤(壮火可以食气,热盛可以伤津)----清热益气生津----白虎加人参汤。

    兼有外热(里热重于外热,以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为主证)-----清热,和营、通络-----白虎桂枝汤。

    兼有湿邪(热重于湿的湿温病,以及风湿热痹)----清热祛湿-----白虎加苍术汤。

    【使用注意】一是表证未解的无汗发热,口不喝;二是脉见浮细或沉者;三是血虚发热,脉洪不胜重按;四是真寒假热的阴盛格阳证等不可误投。

    1. 表证未解,无汗发热,口不渴。

    脉浮细--阴虚外感

    2.脉浮细或沉者

    脉沉有力--阳明腑实;脉沉无力--肾阳衰微,浮阳外越

    3.血虚发热,脉洪大重按无力。

    4.汗虽多而面色 白--阳气虚弱

    5.真寒假热证

    白虎膏知甘草粳,气分大热此方清,热渴汗出脉洪大,加入人参气津生。

    竹叶石膏汤*

    【来源】《伤寒论》

    【命名】根据主要药物来命名。

    【组成与方解】

    石膏----清热生津,除烦止渴 君

    竹叶----清热除烦 臣

    人参----益气, 臣

    麦门冬----生津 臣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134kb)